科技日報 2024-09-14 14:07:57

近日,記者來到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智慧水務中心采訪,只見工作人員輕點鼠標,數公里外的河道水情、隧道水位實時監控畫面就出現在屏幕上。“沱江河至府河段,目前水位558.700米,暫時平穩。”短短數秒,這條信息即送達防汛一線。這個實現遠程監控的系統,正是成都市智慧水務平臺。
今年汛期以來,成都迎來多輪強降雨天氣,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如何在防汛中贏得主動權?智慧賦能是關鍵。
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成都境內水系較多,過去各類水務信息主要依賴人工填報審核。這種方式容易出現信息傳輸延遲、數據支撐不足、處理不及時等問題。
為實現智慧防汛,成都全面推進以數字孿生為驅動的智慧水務體系建設,確定“全域感知、動態監測、精準調控、協同管理和高效應用”建設目標。目前,成都市智慧水務平臺已搭建水務物聯感知設備4198個,共享生態環境、水文、氣象等部門物聯感知設備超26萬個,基本實現全域重點點位實時感知。此外,智慧水務平臺還納入空間覆蓋全面、屬性填寫完整的高精度成都水系“一張圖”,為水務智慧化管理賦能。
“平臺匯聚成都市水務行業數據,建立數據共享機制,破除信息壁壘,將加快推進水務數據資源集約共享開放。”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平臺已共享接口461個、交換數據17億條。
通過這一平臺,工作人員能掌握各河道運行情況,實現雨情、水情實時查看,并與汛限水位、警戒水位等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實現由被動“人防”變主動“技防”。郫都區智慧水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郫都區已收納監測點位64個,基本覆蓋全區主要干渠和支渠。
下一步,成都將繼續深化建設“實戰管用、基層愛用、群眾受用”的智慧水務系統,構建更加全面、智能、協同的水務管理體系。
記者:劉俠 滕繼濮 吳曉靜(實習生)
來源:科技日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