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4 22:21:27
每經編輯|張錦河
據國防部發布,2023年4月14日晚,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一試驗是防御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據悉,這是我國第7次對外公開宣布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此前6次分別發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2018年2月5日、2021年2月4日、2022年6月19日。每一次,都很重要,因為這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全。


據中國軍號2022年10月發布,我國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畫面首次披露。


在此前的2021年7月,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制的亞軌道重復使用演示驗證項目運載器,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國防科工局官方抖音賬號“中國軍工”也發布了相關消息,同樣只有文字沒有圖像。“中國軍工”在這條視頻下解釋稱,“過于先進、不便展示”。
上述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的視頻片段,來源于軍事節目《追光》第八集。
中國西北某基地研究員陳德明在片中說:“反導是戰略防御的核心能力、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有和沒有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攻堅實戰階段,歷經上千個日日夜夜,陳德明團隊突破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極大提升了新質作戰能力。
片中稱,創新,讓潛艇有了“中國心”,讓主戰艦艇實現隱身化,讓電磁彈射和阻攔技術實現突破。只有靠中國人自己發憤圖強,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軍事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據央視軍事,彈道導彈的飛行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上升段:當導彈從發射架發射到飛出大氣層之前,這一階段叫做上升段;
中段:導彈飛行飛出大氣層,在大氣層外飛向目標,這一階段是飛行中段;
末段:重返大氣層后,導彈到達目標區域上方繼而命中目標,這一階段被稱為重返大氣層階段,或者叫末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針對導彈的三種飛行階段,自然而然也就分別對應了三種攔截方式:“助推段”防御系統、“中段”防御系統、“末段”防御系統。“陸基中段反導”技術主要是指在大氣層外、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對導彈進行攔截,可以說是導彈防御技術當中最具有挑戰性的部分。
大氣層以外空氣稀薄,此時導彈的飛行速度非常快,攔截彈要進行動能撞擊,也就是要求發射的攔截彈要與對方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頭對撞在一起。
此外,這種攔截方式首先需要有雷達識別來襲彈頭,判斷它的軌跡、速度等,還要對其進行跟蹤,所以中段反導攔截技術難點非常大。
軍事專家邵永靈曾表示,我國發展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是一種戰略性投資。現在各國都在強調攻防兼備,而我國在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發展適度的防御能力,保證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尤為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國防部發布、央視軍事、中國軍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