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科技、產業、金融三者循環暢通仍面臨不少堵點和難點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9 17:57:20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馬子卿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產業是現代經濟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科學把握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進一步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對于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3月29日,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科創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創新論壇暨(2022)第六屆中國金融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其表示,近年來,我國在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積極進展與成效,但三者循環暢通還面臨不少堵點和難點。

第一,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1817億元,占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比重的6.5%,投入規模及占比持續上升,但與發達國家普遍15%以上占比相比差距仍較大。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基礎研究投入就更少。科研成果轉化主要分為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率和專利產業化率。我國高校、科研單位發明專利產業化率明顯低于發達經濟體,比如,美國高校專利轉化率為50%左右。

第二,產業競爭能力有待增強,價值鏈地位有待提升。據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數據,2021年底全球工業上市公司數量7754家,其中,我國1416家,排第一位,大大超過美國的529家,但我國工業上市公司總市值為2.69萬億美元,低于美國的4.19萬億美元;凈利潤1128億美元,低于美國的1250億美元。

第三,金融供給結構不合理,支持科技與產業力度有待加強。長期以來房地產占用了過多的金融資源,對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支持不足。銀行信貸追求收益確定性與科技創新的不確定性存在矛盾,制造業有效信貸需求不足,供求不匹配,金融服務能力不適應,制約了金融作用的發揮。

對此,肖鋼從三大方面給出建議:第一,完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例如,加大基礎科學研發投入,強化政府在采購、軍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聚焦高技術產業競爭力,健全鼓勵科技創新制度,建立多元考核評價標準和激勵機制,為科研提供鼓勵冒險、容忍失敗的文化環境。構建連接科技與產業、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的綜合服務平臺。

第二,加快高技術產業發展。例如,加大產業研發強度,向價值鏈高端進階。促進高技術制造業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融合,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

第三,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強大的科技金融體系。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18386513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