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5 12:27:59
每經編輯|段煉 蓋源源
近日,茅臺集團旗下子公司斥資超10億元拿地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

茅臺釀酒車間 圖片來源:茅臺集團官網

茅臺斥資10.54億元拿地
規劃用途均為商住
12月2日,遵義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告稱,于2022年11月05日至2022年12月01日掛牌出讓了2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競得人為遵義文康置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合計耗資10.54億元。
工商信息顯示,遵義文康置業由貴州茅臺置業100%持股,穿透后則由貴州茅臺集團100%控制,注冊資本11億元,略多于此次拿地金額。貴州茅臺集團同時是上市公司貴州茅臺控股股東。

天眼查顯示,遵義文康置業2022年11月23日剛剛注冊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劉世仲,經營范圍包含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地產咨詢等。值得注意的是,遵義文康置業成立距此次拿地不到10天,注冊資金剛好覆蓋此次拍地所需金額,或是專門為此次拍地設立的項目公司。

此次,遵義文康置業一舉拿下兩塊地,迅速引發市場猜想。據遵義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此前掛出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出讓公告,擬出讓的兩幅地塊分別為新蒲新區播州大道南側的2022-新-08和2022-新-09,出讓面積分別為156962平方米和126373平方米。
兩地塊均為商住用地,但實際以住宅用途為主,商業建筑面積不超5%,還需要配建幼兒園。土地使用年限上,居住為70年,商業為40年,幼兒園為50年。

此前已多次涉足房地產
回溯過往,茅臺集團在房地產布局上早已有跡可循。2011年,茅臺集團明確提出,在釀酒產業外,房地產也將成為其多元化的目標。當年,茅臺先后拿下兩個房地產項目,其中之一是位于北京的北環中心一二期,茅臺在2011年購入該資產,將其中4層樓留下自用,其余28層樓進行出租。
此后,茅臺集團加快進軍房地產的步伐。2012年,貴州茅臺置業成立,被業界視作茅臺集團正式拉開入局房地產的序幕。目前來看,包括最新成立的遵義文康置業在內,貴州茅臺置業旗下已有三家子公司,其余兩家分別為貴州茅臺酒廠(集團)貴陽高新置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貴州茅臺酒廠(集團)三亞投資實業有限公司。
2012年8月,茅臺集團以9.4億元競得三亞市海棠灣C6片區D-3-6地塊,預計投資約22億元,占地300余畝,總建筑面積150673平方米,打造高端旅游度假村,由貴州茅臺酒廠(集團)三亞投資實業有限公司負責。
另一個項目則是依托茅臺貴陽高新置業展開,茅臺集團2011年以3.66億元的價格摘得的一宗貴陽商業地塊,該項目位于貴陽金陽新區,被茅臺視為“跨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首部精品巨作”,業態覆蓋寫字樓、酒店等,投資額約在7億元左右。
此外,茅臺集團在貴陽觀山湖區還投資了茅臺廣場項目。
據央廣網2021年12月報道,貴陽茅臺廣場項目位于觀山湖區長嶺南路與觀山湖東路交叉口西南側,用地面積7.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49萬平方米,依托觀山湖區文化資源、交通資源等優勢,打造集商業、辦公、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貴陽茅臺廣場總高度為359米,共79層,主要用途為高端酒店和商務辦公,同時頂部幾層將會作為茅臺集團展廳自用,用于其酒品的展銷。

業內:更多是對區域發展的支持
源于其國企責任與擔當
貴州茅臺集團此次逆勢拿地被外界猜測是重新振興房地產板塊的前兆,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并非如此。
據證券日報,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舉動或意味著茅臺集團未來將重點布局文旅康養。“茅臺集團自身業務更為多元化,同時也承擔著本地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向記者表示:“康養旅游是不少地方大力推動的新產業(300832),而貴州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茅臺集團利用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布局相關產業,有利于活絡當地的經濟環境。”
酒業人士、武漢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竹青向記者坦言:“茅臺集團擁有大量的現金流,現如今已發展成一個更為多元的投資主體,前述舉措意在盤活閑置資金,將其信用、無形資產、人力資源盡可能做價值最大化的開發,進而為投資者以及當地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價值。”
據大河財立方,深圳頭部房企高級投資經理Emmons分析提到,貴州茅臺集團此次拿下的兩宗地塊都位于遵義市,假若要大規模進軍房地產預計則會選擇更加有發展前景的城市,由此推測出此舉更多是對區域發展的支持,源于其國企責任與擔當。
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宇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貴州茅臺集團作為貴州省最大的國企,在市場下行的情況下依然有很好的業績表現,其擁有充沛、可持續的現金流使其有能力進行房地產開發。貴州茅臺集團此次拿地打造商業廣場,一方面可以對當地區域開發、城市建設進行反哺,也可以作為自身的推廣平臺。此外,茅臺鎮作為知名的旅游景點,能夠獲得貴州省政府有力的扶持。貴州茅臺集團同樣借此資源,將當地的旅游業務與白酒產業相結合起來,打造出一條適合加快當地城鎮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的可行道路。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杜波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證券日報、中國基金報、大河財立方、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