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 11:26:56
8月15日晚,國民技術(300077.SZ)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民技術實現營業收入6.37億元,同比增長126.90%;扣非凈利潤1231.75萬元,同比增長126.22%。
值得一提的是,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影響后,國民技術實現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168.75%;扣非凈利潤9699.14萬元,同比增長306.50%。
分業務來看,國民技術集成電路及新能源負極材料兩大領域業務均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
集成電路領域,受益于通用MCU產品銷售較大幅度增長,國民技術實現營業收入3.38億元,同比增長129.41%。
據了解,國民技術持續聚焦“通用+安全”產品及市場戰略,產品涉及通用MCU、金融安全、物聯網安全、可信計算、超低功耗藍牙等芯片產品。其中通用MCU產品線擁有M0、M4、M7全線布局產品規劃與規模量產優勢,產品系列化齊全,覆蓋消費、工業、車規等各大主要應用場景。
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夯實技術壁壘。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為1.70億元,同比增長58.94%。其中,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研發投入金額為1.56億元(含研發資本化支出),研發投向主要為通用MCU芯片及下一代安全芯片,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目前,公司基于ARM Cortex-M0及M4系列內核的通用安全MCU產品已實現批量供貨。
加速半導體國產替代進程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迅速走向數字化,各行各業對芯片的需求猛增。目前我國芯片進口依賴度較高。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我國芯片產業具備廣闊的國產替代空間,當下半導體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凸顯,或將促使相關產業鏈的國產化進程加速。芯片國產替代機遇已至,作為主要從事自主品牌的集成電路芯片研發設計及銷售的企業,國民技術芯片業務發展或有望迎來新起點。
公司表示,將繼續拓展實施“通用+安全”產品戰略,并且做精做深,重點在高端高性能MCU,高可靠性車規、工規MCU,高可靠性BMS等戰略產品線上加大人才和資源投入。
近期,市場上備受關注的一件事為,部分芯片產品價格出現下降,引發了不少擔憂。
事實上,復雜的外部環境、疫情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對消費電子領域以及各類終端市場造成了影響。雖然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新興領域相關的產品由于品牌終端不斷追求創新和差異化、產品更新和迭代速度快,需求仍在上漲,但是,在低迷的經濟環境下,消費者可支配用于購買電子產品的資金減少,高性價比的產品更能吸引用戶,采用更多高性價比的零部件幾乎成為許多行業終端廠商勢在必行的選擇。
此外,與消費需求疲弱相對應的是,眾多企業持續提高芯片產能。業內人士表示,伴隨我國芯片制造水平提升和產能突破,相對低端的芯片在具體的供需互動過程中供大于求,芯片價格自然會隨之進行調整,此次芯片產品的價格下跌,大多數集中在中低端。但是,高端芯片供給短缺問題仍然相對突出。
據了解,國民技術在進軍高端芯片的同時,敏銳把握和兼顧市場高性價比的需求,適時推出各種性價比標桿的系列產品,兼顧了MCU的性能、功耗,又在同價位產品中有極強的性能表現可以滿足消費、汽車、工業等領域的多個使用場景。
長遠來看,國民技術的科學布局與合理的產品規劃,既是順勢而為,也是長期深入的市場研究后的厚積薄發,一方面提供了更符合終端客戶需求的產品擴大市占率,另一方也能有效應對市場外部風險沖擊。可以充分期待在外部環境改善后,市場增速回彈,公司具備可持續性的、強有力的增長動能。
新能源負極材料領域,上半年受益于鋰電池產業發展較快,國民技術該業務銷售業績再度實現高增長,實現營業收入2.86億元,同比增長129.77%。
據工信部有關信息,今年上半年,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和下游旺盛需求帶動下,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主要指標實現高速增長,鋰離子電池產量超過280吉瓦時,同比增長150%。受益于此,2022年上半年我國鋰電負極材料出貨量54.0萬噸,同比增長68.8%,帶動國民技術負極材料業務業績增長。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負極材料產量達81.59萬噸,占全球總產量比重高達92%,中國廠商產能供給在全球市場中占據絕對領先地位。據國聯證券預計,2026年全球鋰電池需求將達到3467GWh,對應433萬噸的負極需求,需求量5年CAGR為43.85%。負極材料作為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在全球持續踐行碳中和目標的推動下,需求有望持續擴張,對于國內負極企業是重要機遇。
據了解,國民技術的新能源負極材料領域業務由控股子公司內蒙古斯諾承擔。目前,公司在內蒙古地區投資建設的兩條石墨化產線均已達產,在滿產狀態下預計年產能可達到20000噸以上。此外,上半年公司啟動在湖北省隨州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新能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待項目建設完成并投產,公司負極材料供給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另外,公司將在保持與現有客戶穩固合作的同時,繼續積極突破行業內大客戶、優質客戶,重點開拓潛力型客戶,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
業內人士認為,負極企業一體化逐步投產將提升自身利潤率,一體化產能建設更快、下游配套客戶更好的公司將擁有核心競爭力及更強的盈利能力。
未來,芯片國產化進程加速疊加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負極材料需求持續攀升,國民技術集成電路以及新能源負極材料業務高成長值得關注。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