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2 19:30:51
受益于獨特的一體化業務模式,藥明康德于近日披露了一份亮眼的2022年半年度報告。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共實現營業收入177.56億元,同比強勁增長68.52%;實現歸母凈利潤46.36億元,同比增長73.29%;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38.5億元,同比增長81%。
而從單季度經營情況來看,即便在上海突發疫情的影響下,2022年第二季度,藥明康德的營收也創紀錄地達到92.82億元。6月以來,藥明康德積極推進復工復產,確保了客戶研發和生產項目的順利交付,并持續拓展業務合作,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達351.36億元,其中162.36億元將于今年下半年確認收入。基于此,公司將2022全年收入增長目標從65%-70%進一步上調至68-72%,對未來實現強勁增長充滿了信心。在7月27日舉行的第二屆藥明康德投資者開放日上,公司預計從2021年到2024年營收的年均復合增速為34%,以此計算,到2024年藥明康德的營收規模將達到550億元。
藥明康德經調整Non-IFRS(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歸母凈利潤為43.01億元,同比增長75.7%。經調整Non-IFRS的財務指標是在國際會計準則下剔除了一些非經營性因素對公司利潤的影響,以便更好地向投資者展示公司的業務表現及經營趨勢。而藥明康德的這一數據增速同樣顯著高于公司同期營收增長,公司在保持營業收入高速增長的同時,經營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持續提升。
藥明康德認為,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再次證明,公司獨特的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和CTDMO(合同測試、研發與生產)業務模式能夠持續驅動公司快速發展;同時公司充分發揮全球布局、多地運營及全產業鏈覆蓋的優勢,更好地賦能公司的全球客戶。
藥明康德是國際領先的開放式能力與技術平臺,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公司主營業務涵蓋CRO、化學藥物CDMO、細胞和基因治療CTDMO(合同檢測、研發與生產)等領域。
目前,全球大多數醫藥研發服務公司集中于新藥研發的某一階段,如臨床前CRO、臨床試驗CRO、CDMO等。藥明康德則是業內為數不多擁有“一體化、端到端”的研發服務平臺,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新藥研發生產服務的公司。
目前藥明康德有五大業務平臺:化學業務(WuXi Chemistry)、測試業務(WuXi Testing)、生物學業務(WuXi Biology)、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WuXi ATU)、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 (WuXi DDSU)。多業務齊頭并進,共同成就了藥明康德如今的高業績增長。
分業務板塊看,作為公司目前的營收支柱,上半年化學業務實現收入129.74億元,同比增長101.9%,經調整Non-IFRS毛利53.14億元,同比增長94.3%,毛利率為41.0%。
藥明康德將公司化學業務細分為小分子藥物發現(“R”,Research)和工藝研發和生產(“D”和“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兩部分,分別貢獻收入35.04億元和94.70億元。
在小分子藥物發現服務上,藥明康德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了超過18萬個定制化合物合成,該服務賦能早期小分子新藥研發客戶,并成為公司下游業務部門重要的“流量入口”。通過貫徹“跟隨客戶”和“跟隨分子”戰略,為公司CRDMO服務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此外,通過持續長尾戰略,長尾客戶對公司小分子和寡核苷酸及多肽的藥物發現服務需求增長強勁。
而在工藝研發和生產服務上,藥明康德在今年上半年新增了473個分子項目,累計為2010個小分子項目提供了工藝開發及生產服務,其中包括已獲批上市的 43個、臨床III期階段52個、臨床II期階段288個、臨床I期及臨床前階段1627個。
部分投資者認為,化學業務靚麗業績背后的隱憂在于,其強勁增長主要依托于不穩定的新冠商業化項目,但即使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等增量,藥明康德的化學業務板塊營收增速仍超過36%。未來隨著“跟隨客戶”和“跟隨分子”戰略的進一步貫徹,新的臨床以及商業化階段的項目將越來越多,而新冠商業化項目僅是公司眾多商業化項目中的個別項目。
隨著細胞及基因療法成為行業新趨勢,藥明康德的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也備受市場關注。今年上半年,該業務板塊實現收入6.15億元,同比增長35.7%;不過,其經調整Non-IFRS毛利為-0.43億元,毛利率為-6.9%。對于毛利下跌的原因,公司解釋稱主要系新啟用的上海臨港運營基地較低的利用率導致,預期未來幾個季度隨著利用率逐漸攀升,毛利預期將逐漸轉正并持續提升。
報告期內,藥明康德還持續加強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服務平臺建設,持續提升細胞及基因療法檢測能力和規模,為67個項目提供開發與生產服務,其中包括51個臨床前和I期臨床試驗項目,9個II期臨床試驗項目,7個III期臨床試驗項目(其中4個項目處于上市申請準備階段)。
此外,藥明康德還重點披露了TESSA技術的新進展,這是一項用于規模化生產無轉染的腺相關病毒(AAV)的革命性技術。工藝現擴張至200L,與傳統的基于質粒的生產相比,利用TESS載體生產的AAV是基于質粒方法生產的10倍以上。目前,公司有30個TESSA項目正在客戶評估中,其中有6家是大型的生物科技或制藥企業,新技術的賦能將為公司未來CTDMO業務增長帶來想象力。
資本市場上,CXO板塊已出現將近一年的回調,市場普遍有兩方面的擔憂,一是疫情對供給端的影響,如物流受阻、產能建設延期等;二是原料藥企和創新藥企紛紛轉入CXO行業尋金所帶來的“產能過剩”預期。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CXO在醫藥行業各細分板塊內,業績高成長性和持續性仍然名列前茅,除去受益新冠藥放量的幾家頭部公司會在Q2展現靚麗業績外,預計其他非新冠受益的CXO企業也將會有不俗的業績表現。
此外,從需求端來看,Frost & Sullivan報告預測,全球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將由2022年的2437億美元增長至2026年的3288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約7.8%,表明全球制藥行業仍在保持蓬勃發展的態勢。另外,全球醫藥研發投入外包比例將由2022年的 46.5%提升至2026年的55.0%。CXO企業有望受益于全球新藥研發投入和外包率的快速增長。
從藥明康德的業務收入結構看,報告期內,公司新增客戶超過650家,活躍客戶數量超過5850家,全球各地的客戶對公司的服務需求保持強勁增長。其中,來自美國客戶的收入119.09億元,同比增長104%;來自中國客戶的收入31.75億元,同比增長27%;來自歐洲客戶的收入18.53 億元,同比增長24%;來自其他地區客戶的收入8.19億元,同比增長15%。
藥明康德不斷拓展新客戶,并通過其獨有的CRDMO和CTDMO商業模式,保持了很強的客戶黏性。當期公司來自原有客戶收入173.66億元,同比增長79%;來自新增客戶收入3.91億元。
此外,得益于藥明康德全球“長尾客戶”戰略持續發力以及其他客戶滲透率繼續提高,當期公司來自全球前20大制藥企業收入78.56億元,同比增長165%;來自全球其他客戶收入99億元,同比增長31%。
為了在全球化布局下,更好地滿足合作伙伴在大規模、可持續生產方面的需求,藥明康德還持續在全球范圍內加速產能建設。2022年6月,公司位于常州的第二個高活原料藥生產車間正式投入使用,旨在進一步擴大高活原料藥的大規模生產能力,更好地賦能合作伙伴將高活項目推向商業化生產。2022年7月,公司宣布其位于常州原料藥研發及生產基地的又一全新寡核苷酸及多肽生產大樓正式投入運營,進一步提升大規模生產能力,將更好地滿足全球合作伙伴在寡核苷酸及多肽藥物開發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多創新療法。同期,位于常州基地的又一全新大規模連續化生產(亦稱“流動化學”)車間正式投產運行,進一步增強流動化學平臺能力。7月19日,藥明康德宣布計劃在新加坡建立研發和生產基地,并預計在未來十年累計投資20億新元(約合14.3億美元)用于新基地的建設,未來,新加坡基地將進一步夯實藥明康德的全球化運營網絡,并與亞洲、歐洲、北美等地的基地聯動,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不斷加強與全球合作伙伴的溝通協作。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