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市場疲態中突圍高端化 五大啤酒品牌今年銷量能重回“夏天”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31 23:21:24

◎分析認為,過去一年,五大啤酒企業都實現了從規模向結構的轉變,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國內啤酒消費開始從原先的以工業淡啤為主的價格競爭,上升到以質量與品牌為主導的高質量競爭。

◎從財報來看,行業內一邊關廠,大公司一邊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建設”,這又是為什么?

 每經記者|可楊    實習生 李霞    北京報道    每經編輯|文多    

Khpqccnsmi1654009387195.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14738

5月,A股與H股的消費板塊開始發力,尤其是最近幾個交易日,啤酒股表現優異。不少股民認為這是因為“夏天到了”,那么,連續多年陷入疲態的啤酒市場,今年的業績也將重回“夏天”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啤酒產量在多年下降后,終于在2021年迎來止跌回升。4月9日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中,預計到2025年,啤酒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2400億元,同比增長63.4%,年均遞增10.3%;實現利潤300億元,同比增長124%,年均遞增17.5%。

頭部公司層面,五大啤酒廠商華潤啤酒(00291.HK)、青島啤酒(600600.SH)、百威亞太(01876.HK)、燕京啤酒(000729.SZ)、重慶啤酒(600132.SH),在經過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寒冬”后,2021年業績同樣均有所回暖。

高端化、提價、關廠、擴產……成為各大啤酒公司在過去一年應對市場疲態的舉措,量價齊升,國內啤酒市場真能再度迎來夏天嗎?

五大啤酒廠業績上升 啤酒的“夏天”要到了?

夏天來了,啤酒的旺季到了嗎?

從此前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2021年,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亞太、燕京啤酒、重慶啤酒作為中國五大啤酒品牌,業績均有所上升。

百威亞太收入達到67.8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3.72億元),其中,2021年在華收入較2020年增加18.0%;位于第二梯隊的青島啤酒與華潤啤酒收入在300億元左右,其中華潤啤酒收入略高,達到333.87億元,青島啤酒營收則在301.67億元。

自2013年以來,重慶啤酒的營收增長了近100億元,而燕京啤酒的營收則穩定在100億元以上。

直至2020年,重慶啤酒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嘉士伯將在中國的啤酒資產控股權注入重慶啤酒。2020年,重慶啤酒旋即以109.41億元的營收,險勝燕京啤酒的109.28億元。

步入2021年,兩品牌差距進一步擴大,重慶啤酒營業收入131.19億元,同比增長19.9%;歸母凈利潤達到11.66億元,同比增長8.30%。相比之下,燕京啤酒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19.61億元,同比增長9.45%;歸母凈利潤為2.28億元,同比增長15.82%。

此外,2020年時,受疫情影響,除重慶啤酒,其他四大啤酒公司營收增長率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而從2021年財報看,各大啤酒企業營收增長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多家公司營收較2019年還有所增長。

酒業專家蔡學飛在5月30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過去一年,五大啤酒企業都實現了從規模向結構的轉變,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帶來企業品牌號召力、競爭力提升,在這種趨勢下,中國啤酒行業加快進入了分化趨勢。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表示,2021年五大啤酒出現兩級分化,華潤雪花、百威、青島以及重慶啤酒步入了一個相對良性的通道,而燕京則被其他巨頭進一步拉開距離,啤酒行業進入分化加速的節點。

五大啤酒廠商近年營收增速 制圖:李霞

此外,五家啤酒企業的產銷量,同樣在2021年回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3年后,中國啤酒產量見頂回落,2020年的疫情更是讓啤酒總體產量下降至3411.11萬千升。

不過,步入2021年后,國內啤酒產量來到3562.4萬千升,雖不及2013年的頂峰狀態,但啤酒產量終于在多年下落后有所回升。

而在五大啤酒企業披露的年報中,除華潤啤酒之外,其他四大啤酒品牌2021年啤酒生產量與銷售量均有所增長。其中,“吞下”嘉士伯的第二年,重慶啤酒的產銷量增長率在五大啤酒品牌中最高,年產量274.35萬千升,同比增長21.60%,銷售量為278.94萬千升,同比增長15.10%。

在五大啤酒品牌中,只有華潤啤酒產銷量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同比分別減少2.93%、0.36%。

業績與產銷量雙雙上升,啤酒行業是否真的迎來了“夏天”?

蔡學飛認為,啤酒巨頭業績的改善與上漲,本質上來源于品牌優勢與號召力,支撐其進行產品結構升級,在銷量相對緩和的情況下,實現了銷售價格的上漲、產品結構的不斷提升。這也意味著國內啤酒消費開始從原先的以工業淡啤為主的價格競爭,上升到以質量與品牌為主導的高質量競爭。

但同時他也表示,盡管頭部幾家企業業績表現亮眼,但整體上看,啤酒行業由于受到了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表現比較疲軟。

高端化策略齊頭并進 啤酒價格水漲船高

2021年年度報告中,五大啤酒企業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高端化。

我國居民消費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啤酒行業的高端化之路已經成為業內共識。2021年德邦證券數據顯示,預計2024年中國高端啤酒消費量將突破550萬千升,市場規模達2800億元,占比達40%。

各大啤酒廠商高端化產品的占比也有所提高。2021年,青島啤酒高檔以上產品共實現銷量52萬千升,同比增長14.2%;華潤啤酒則更甚,2021年公司次高檔以上啤酒銷量約186.60萬千升,同比增長27.8%。

以青島啤酒為例。青島啤酒近年來推出了“一世傳奇、百年之旅、琥珀拉格、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桶裝原漿啤酒、皮爾森、青島啤酒IPA”等一系列高端產品。在淘寶中搜索青島啤酒的官方旗艦店,這些高端啤酒的價格多在一瓶10~15元,但也不乏一瓶上千元的“一世傳奇”與一瓶388元的“百年之旅”。

“這價格簡直離譜”,啤酒愛好者小陳在聽到“一世傳奇”的價格后表示,“啤酒的價格比起小時候是在漲,瓶裝在5~15元我覺得比較容易接受”。在一家電商平臺上,售價1399元的“一世傳奇”月成交為30,而388元的“百年之旅”,在該平臺月成交為100+。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蔡學飛認為,中國啤酒產業的高端化是啤酒企業發展的必然過程。隨著年輕群體健康化、利口化的消費趨勢,高品質的啤酒有著旺盛的需求。最近幾年,以進口啤酒為代表的精釀原漿開始集中爆發,像青島啤酒、華潤啤酒推出的一些超高端啤酒產品實際上都得到了市場的追捧,這直接反映出整個啤酒市場進行著消費結構的升級。從這個角度來說,頭部酒企如果要獲得新的增量市場,在無法做大市場規模的情況下,必然要做“高”產品結構。

產品高端化的同時,啤酒價格也在節節攀升,例如華潤啤酒在2021年年報中就提及,公司2021年下半年逐步對部分產品的價格進行了調整,整體平均銷售價格較2020年上升6.6%。

其實不單單是華潤啤酒,據光大證券2021年11月的研究報告,五大啤酒企業價格均有所上升。2021年第一季度華潤啤酒、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燕京啤酒與百威亞太的噸酒價分別同比增長7.5%、7.8%、4.0%、11.9%、3.9%。

除了漲價、布局高端化產品,各大啤酒企業在2021年的另一大動作是布局類啤酒、非啤酒業務。2021年8月,華潤啤酒宣布,擬通過山東景芝進軍中國白酒業務,隨后收購景芝酒業40%股權;青島啤酒購買雀巢的部分水業務,生產和銷售“雀巢優活”品牌;百威方面投資低度果酒貝瑞甜心,更早之前,百威還投資了一家低度酒飲品“蘭舟”;重慶啤酒引進西打酒夏日紛,更在2022年1月推出0.0%無醇啤酒。

對于啤酒企業的多產品布局,朱丹蓬認為,國內啤酒市場有行業集中度高、體量已達天花板的特點。要突破發展瓶頸,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五多戰略一定會進入啤酒行業的中長期戰略范疇之中。

蔡學飛則認為,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啤酒的消費人群,逐步和白酒、紅酒有一定的重疊度,布局相關聯產品,有利于企業的業務擴容、提高整體的企業效益。同時隨著啤酒的高端化,啤酒行業也逐步像白酒行業一樣,其傳統分銷渠道越來越弱勢,推出相匹配的關聯產品有利于完善啤酒企業的經營結構。同時借助自身頭部啤酒品牌的品牌號召力,也有助于在紅酒、果酒等細分市場進行占位,這些市場與啤酒在渠道上、消費人群上天然有一定的重疊度。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關廠與建設并行,一切為了高端?

2021年,啤酒企業仍在繼續關停一些工廠。

2021年,青島啤酒旗下的啤酒生產企業數量為58家,而2020年這一數據為60家。

華潤啤酒也在年報中披露,2021年公司停止營業5間啤酒廠。自2015年華潤啤酒宣布關廠提效以來,公司旗下工廠已從最初的98家減少至2021年的65家。

對于啤酒行業來說,關廠已不是新鮮事。2013年啤酒產銷量達到頂點后,行業即開啟了產能優化進程。2015年重慶啤酒率先宣布關廠進行產能優化后,其他四家公司也相繼開始關廠提效。

關閉一些酒廠,“有利于提升酒廠的生產效率”——重慶啤酒在2019年的投資者調研會上如是解釋。

但從實際來看,關廠帶來的短期陣痛也無法避免。

2015年,重慶啤酒首次關閉酒廠,這一年也是公司首虧,由于員工安置費用與資產減值損失大增,公司首次出現虧損,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89.44%。而2021年關閉了5家啤酒廠的華潤啤酒,相關的固定資產減值虧損和一次性員工確認補償及安置費用合共約3.87億元。

但從財報來看,行業內一邊在關廠,大公司一邊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建設”。

重慶啤酒的年報中,在建工程共19項,其中包括多個改造項目與烏蘇發酵罐擴建項目。此外,燕京啤酒與青島啤酒的年度報告中也披露了多項改造工程。

今年2月,燕京啤酒曾就是否有在山東新建生產基地的打算答投資者提問,公司方回復稱,將按照市場需求結合自身產能布局,合理建設生產基地。

然而,此次“擴容”與之前規模化的運營模式似乎有所不同,“渠道改造、品牌升級、產能整合、內生增長”不再單純是增設工廠。重慶啤酒在2021年年度股東大會會議中表示,公司繼續推動數字化工廠建設,相繼推出了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叉車管理系統和運輸管理系統。換句話說,如果之前的“遍地開花”看好的是規模的話,那么此次“數字加持”則瞄準的是“高端”。

對此,蔡學飛認為,簡單理解,關廠是為了提高運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擴產”是為了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品質優勢以及區位優勢,擴大高端產品的產能占比,從而支撐企業未來在次高端與高端市場中新產品的推出,從而提高整個產品的消費結構。這也符合啤酒行業消費結構升級以及集約式發展的趨勢。

朱丹蓬也表示,淘汰低下的產能,布局高端產能,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說,有一定的可持續性,整個行業應該正逐漸步入了一個健康、良性、有序的階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啤酒 食品飲料 重慶啤酒 華潤啤酒 青島啤酒 燕京啤酒 百威亞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