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08 20:20:19
7月8日陜西省發改委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證實,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區。另據陜西省發改委官網顯示,《關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區的指導意見》已于日前由陜西省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小組辦公室印發。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實習記者|劉雅玲 每經編輯|劉艷美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陜西要“追趕超越”,提升西安是當務之急
陜西省發改委:
西咸新區已明確由西安市全面代管
7月8日陜西省發改委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證實,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區。另據陜西省發改委官網顯示,《關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區的指導意見》已于日前由陜西省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小組辦公室印發。

圖片來源:陜西省發改委官網
該指導意見指出,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作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機構保持不變,按照“全面授權、不留空白”的要求,由西安市全面管理。西咸新區882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劃分為西咸新區直管區和西安(西咸新區)—咸陽共管區。

西咸新區直管區由西安市全面管理,負責轄區內的行政、經濟和社會管理事務;西安(西咸新區)—咸陽共管區,由咸陽市在《西咸新區總體規劃》框架下,負責轄區內的行政、經濟和社會管理事務。
根據陜西省發改委官網的回復,本次推進西咸—咸陽一體化發展改革相關制度安排,是對2017年改革的深化和延伸,落實了西安全面管理的要求,進一步理順了西咸新區管理體制機制。下一步,將協調指導西安市、咸陽市加快推動一體化發展工作,共同推進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解讀:2011年,西咸新區誕生,被寄望于在西安和咸陽一體化過程中發揮探索和先行兵作用——
通過西咸新區的建設,西安和咸陽兩地政府探索西咸一體化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和問題,并進行合作解決,以免直接一體化造成矛盾積累過多、千頭萬緒難以下手的局面。
然而現實情況是,西咸新區在成立后,未充分發揮其作用,甚至成為導致西咸一體化進度滯緩的因素。有分析將此歸結為,缺乏強有力的協調和執行機構。
據了解,過去十年間,西咸新區曾經歷3次大的管理體制調整,從“省市共建,以市為主”到“省市共建,開發建設以省為主”,再到以西安代管為主,加上局部區域咸陽托管的模式。
而根據此次最新發布的指導意見,西咸新區已明確由西安市全面代管。隨著西安市話語權和主導權的提升,西咸新區,特別是直管區,融入大西安的步伐將大大加速。
當前,區域競爭首先表現在城市群、都市圈的競爭,而都市圈的競爭則取決于中心城市之間的競爭。陜西要實現“追趕超越”,加快推進大西安建設,提升西安作為中心城市的競爭力,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根據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印發的《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今年將支持福州、成都、西安等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據悉,目前陜西省發改委已經將《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上報國家發改委。
自然資源部發布規程指導城市“年度體檢”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推薦性行業標準《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人民城市”作為體檢評估工作首要原則,圍繞“宜業、宜居、宜樂、宜游”,從老百姓日常最基本的需求出發,設置了多個反映社區安全、醫療、教育、養老、文化、體育、商服、公園等設施覆蓋情況的指標。據悉,該規程自2021年6月18日起實施,適用于全國設市城市,非設市縣城可參照使用。
上海: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7月8日消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于近日印發。根據文件,總體目標為:全力支撐上海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形成樞紐門戶服務升級、引領輻射能力增強、科技創新驅動有力、資源配置能級提升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新格局。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備、開放融合、綠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武漢打造“超米字”高鐵樞紐網
7月8日長江日報消息,近日,武漢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城市品質工作實施方案亮相。其中,《武漢市構建高起點規劃體系工作方案》《武漢市開展高標準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對武漢交通進行了一系列系統性的謀劃,織就一張輻射引領能力更強的交通網,打造交通強國示范城市,
具體而言,以武漢為中心,加快形成“兩縱兩橫兩斜”通達十二個方向的“超米字型”高鐵樞紐網,構建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市域鐵路交通圈,力爭到2025年,全市鐵路總里程超過1000公里。
蚌埠“十四五”規劃綱要:爭取加入南京都市圈
日前,蚌埠市發改委發布蚌埠“十四五”規劃綱要,當中提出,深度參與中部崛起、“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淮河生態經濟帶“四大國家戰略”,戰略疊加的乘數效應更加凸顯,整體加入合肥都市圈,爭取加入南京都市圈,協同合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從地理位置上看,蚌埠緊挨著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早在2019年,蚌埠就已向南京市政府報送了《關于申請加入南京都市圈的申請》。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不是所有邊緣小縣都要消失
隨著鄉鎮和行政村的撤并,鎮村數量減少,撤并小縣是否會成為一種趨勢?小縣城未來該如何發展?合并是不是唯一出路?
日前,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楊開忠,在接受《時代周報》的專訪時表示,主張對一些邊遠地區,即胡煥庸線西北地區、東南云貴地區的一批小村、小縣、小鎮,進行撤銷或合并。如何促進這些地區可持續發展,解決其空間格局相對低效的問題,無非四個路徑。
第一,偏遠地區,沒有更大發展潛力的,能移民的都進行移民,相對集中起來,使得他們相互之間更加緊湊;
第二,移民之后,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使他們之間更加有效地聯系起來,發展一體化;
第三,無法移民的,在單個地區,要克服空間格局低效無效的情況,充分抓住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戰略機遇。利用好實體空間,進行產品等各方面的營銷、推廣、交流,規避實體國土空間或者地理空間的低效、不經濟,將經濟社會活動轉移到虛擬空間;
第四,打造產品和服務特色,用別具一格的發展道路獲取競爭優勢。
貫徹這四條路徑,很多這類的小村、小鎮、小縣,都有可能消失。發展前景不好的,要及時進行行政區劃改革,該撤銷的撤銷,該降級的降級,這是一個普遍的相應的體制跟進。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小村、小鎮、小縣都要消失。即使從經濟上來說,有些小村、小鎮、小縣的存在是不合理的。但如果它們有民族團結、國防安全、生態保護、文化保護四個特別意義,那就需要保留和保護。
2021Q2中國城市交通報告
京、滬、津、渝平均通勤時耗超40分鐘
7月8日,百度地圖發布《2021年第2季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針對中國主要城市開展交通大數據分析,從城市交通的不同維度,發布了“通勤高峰交通擁堵榜”“周末交通擁堵榜”“通勤時耗榜”“市內出行強度榜”四大榜單。

在全國100座主要城市中,超八成城市的通勤高峰擁堵指數較前一季度有所上漲,北京、貴陽、重慶位列通勤高峰交通擁堵榜前三,哈爾濱以同比增長32.85%、環比增長23.68%的數據,位列百城通勤高峰交通擁堵榜第五名。

周末交通擁堵榜前五名依次為西安、重慶、杭州、成都和貴陽,均為網紅旅游城市,其中西安已連續五個季度位居周末交通擁堵榜榜首。

本組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通勤時耗是城市空間、交通效率和宜居水平的綜合體現。通勤時耗榜單前四名依然為京、滬、津、渝,平均通勤時耗超40分鐘。杭州作為發展迅速的新一線城市,平均通勤時耗環比增長13.69%,已達39.7分鐘,排名較上季度提升了21位,躋身通勤時耗榜前十。
市內出行強度榜TOP10城市中,長三角地區有6座城市上榜,全國百城平均市內出行強度大幅上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