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三孩貸”說到底是消費貸 銀行蹭熱點待商榷風控是關鍵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08 23:05:41

每經評論員 吳澤鵬

三孩政策出來后,一張網絡流傳的生育消費貸海報引發熱議。

據流傳資料,某銀行分行推出面向家庭的“生育消費貸”,可申請貸款10萬~30萬元,產品最高期限3年,1年期年化利率4.85%、1~3年期年化利率5.4%。

對此,相關銀行隨后也在官方公眾號發布情況說明,稱“生育消費貸”有關信息是該行內部評估信息,暫無此類產品推出計劃。但同時,該行亦在情況說明中表示“關注特定客戶群體金融服務需求,尚在進行研究評估”。

“三孩貸”引起了很大爭議,不少批評聲音指出,包括此前的“彩禮貸”“婚慶貸”“墓地貸”等在內,此類產品都是“奇葩貸”,是打著金融創新的“花式營銷”。

關注點應在消費貸屬性

筆者認為,首先,并不能簡單將“生育消費貸”與“彩禮貸”“墓地貸”劃等號,雖然看似都很奇葩,但“生育消費貸”歸根結底還屬于“迎合政策”的消費貸產品,而“彩禮貸”“墓地貸”“婚慶貸”等則要被劃入迎合舊風陋習、試探社會底線、挑戰公序良俗的范疇。

其實,早在2016年,便有銀行發布“二孩貸”產品,當時同樣引起一番熱議。不過,也有媒體深挖發現,“二孩貸”只是一個產品名稱,其相關的貸款合同中并未涉及相關字眼,對于貸款用途也沒有明確規定。

仔細品,是不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根據目前流傳的“三孩貸”宣傳圖,其宣傳的貸款用途也只是模糊規定,“生育所需消費開支,不得用于購房、炒股等”,而還款方式、利息計算等也和其他消費金融產品沒有區別。

因此,對于這類產品,筆者認為,還是要把關注點放在其“消費貸”的屬性上。

實際上,今年1月央行工作會議已明確,要加強互聯網平臺公司金融活動的審慎監管,嚴禁金融產品過度營銷,誘導過度負債。筆者認為,這一嚴管態度在傳統銀行同樣適用。

當下,各大銀行均布局了線上申請貸款的便捷通道,消費者通過官網或是APP即可辦理各種信用貸款,教育貸、裝修貸、旅游貸……各種產品樣式五花八門,申請門檻低、無抵押、秒放款。所謂“三孩貸”,只是為這些消費貸“舊酒”換了個“新瓶”而已。

貸后監督是重中之重

筆者認為,三孩政策不代表無條件鼓勵三孩,所謂“生育”,包括了“生”與“育”,倘若一個家庭連“生”都需要貸款,后續要如何保證養育?這樣艱難的三孩也絕非政策支持的。

因此,噱頭之外,“三孩貸”是不是符合市場需求?是否屬于過度營銷?是否有誘導過度負債的嫌疑?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商榷。

另一方面,銀行從熱點話題中挖掘市場需求,這一初衷無可厚非,但這也折射出消費金融產品的白熱化競爭,后期銀行或許為了拓客,存在在審核、放款環節把關不嚴的可能。因此,“蹭熱點”推出相關消費貸產品很容易,但如何嚴把準入關卡、背景核查、還款能力審核等,真正做好風險評估與管控才是關鍵。如若不然,現在蹭熱點的“蜜糖”,將在后期滋長為不良貸款的“砒霜”。

再者,貸后監督也是重中之重。實際上,貸款資金的違規使用一直是管控的難題,如何確保與合同約定一致,如何防控貸款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樓市或是其他投資性領域,不僅是“三孩貸”,這是所有消費貸產品需要思考的問題。

最后,退一萬步講,哪怕確實有家庭突遭變故,生育問題需要資金救急。那么,筆者更希望看到的,是像青島某公司推出的充滿人文關懷的政策——該公司對準備生育第三孩者實施取消加班、懷孕期間每月補貼營養費、生育后獎勵10萬元、男員工享受100天陪護假等措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