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8 07:36:42
每經編輯|盧祥勇
上世紀90年代以前建造的多層建筑,除了一些高檔小區外,大多沒有電梯。
隨著老齡化加劇,對于老年人來說,上下樓梯成為頭疼的事情,有些人腿腳不方便,還容易出現意外事故。因此,安裝電梯成為老小區業主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加裝電梯涉及到安裝費用和后期維保費用,誰來出這錢?有的地方政府補助加上業主們湊錢,但高低層業主之間常常意見難以統一,而有的地方則探索出了“公交電梯”的模式,由企業出資建設,業主乘坐按次交費。后一種模式得到了大多數業主點贊,但在網絡上,這一做法引起很大爭議。

圖片來源:浙江在線視頻截圖

“公交電梯”一次一元,
居民希望下樓能免費
據工人日報報道,近日,杭州臨安區碧桂苑小區和一家電梯運營商創新推出了“公交電梯”,乘坐一次一元錢。
“我們做了些研究,現在市面上加裝電梯的費用普遍在三四十萬元,平攤到每戶就是兩三萬元。在我們前期和業主商量的時候,大多數業主都反對。”碧桂苑小區物業負責人說。
“電梯公交”由電梯公司免費為業主安裝,并提供相應服務。業主要使用電梯,需預先下載“電梯公交”APP,錄入人臉信息,乘坐電梯時攝像頭抓取人臉圖像,自動為業主呼叫目標樓層。業主不需要準備零錢,也不用刷卡,“刷臉”就能回家。

圖片來源:
浙江在線視頻截圖此外,在多人同時乘坐“電梯公交”時,只按照注冊地址的房間號扣費。在使用時,對于房間號相同的一家人,多人同時乘坐電梯到達同一樓層,不按人數收費,只按次數收費,在電梯承載范圍內,一次一元;對于房間號不同的家庭,即使住在同一樓層內,也需要分開付費。
例如,某單元601共注冊五人,五人同時乘坐電梯上樓時,只需一元。若父母住601,子女住602,同時上樓時,雖然在同一樓層,但付費需按照兩個家庭進行,每家扣除一元,共需要兩元;若父母住601,子女住501,同時上樓時也需要兩元。
據浙江在線報道,碧桂苑小區于2003年建成,目前已經有75臺“公交電梯”投入了使用,安裝和維護電梯的費用由電梯運營公司全額承擔。

圖片來源:
浙江在線視頻截圖居民俞大伯說,自己家住在四樓,當感覺到身體吃力的時候他會選擇乘坐電梯,有時候需要拿重物上樓他也會選擇電梯,平時用得不算多。
80多歲的吳大伯夫婦是使用電梯的常客,因為年紀大了下樓很不方便,有了電梯后老兩口下樓方便了很多,但同時希望下樓乘電梯可以免費。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對于“電梯公交”,電梯公司只有20年的產權。之后業主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免費乘坐,但需要共同承擔電梯后期的維修、保養等費用;另一個是延續“電梯公交”模式,業主只需按使用次數付費,電梯后期的維修、保養等繼續由電梯公司負責。

一次一元貴不貴?
運營公司能不能盈利?
雖然“公交電梯”的方案獲得了大部分業主的支持,但對于具體收費仍然有不少人心存疑慮。
河北石家莊一小區在去年十月加裝了三部玻璃幕墻外掛式景觀電梯。與前述杭州的“公交電梯”不同,這里按照樓層收取相應的費用,但乘梯一次不超過兩角錢,相關費用標準由前期調查推算得出。
杭州的“電梯公交”,按一戶兩口人,一人一天兩次使用計算,一年下來就是1400多塊。
在微博上,#杭州試行電梯公交1元1次#這一話題引起了極大爭議,閱讀量超過1億。有網友表示,一次一塊錢太貴了。也有網友擔心操作上的障礙,因為老年人很多都不會用手機。


有網友提出包月付費,對比,電梯公司加裝電梯項目負責人表示,“目前還沒考慮推出年卡或會員卡,擔心這種模式會造成強制消費。站在業主的角度來說,按次付費最為實惠。”

還有一位網友現身說法。“我爸媽房子買在了碧桂苑,六樓的一層二手房子150萬剛搬進來第一年就安裝了電梯,平時上班不坐電梯走樓梯,下班了太累就刷臉坐電梯。爸媽嫌貴平時也不怎么坐,而我天天下班坐電梯上來。有時候從老家回來拿了一車的特產,一家四口一堆東西坐電梯一趟就搬完了還是挺棒的。坐不坐也是自己選擇。”
定價是用戶決定是否使用的因素,對電梯運營方來說,則意味著能否盈利。
有業內人士指出,“公交電梯”運營收入主要取決于業主付費使用的頻次和廂體廣告收益,但“公交電梯”前期投入大、利潤率不高、回報周期長,對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利潤開發能力和精準運營能力都是考驗。
如何解決“公交電梯”帶來的成本壓力,讓企業有可持續的動力,是影響此類模式走向的關鍵。
據中國之聲報道,電梯問題專家吳斌認為一部電梯的每年固定支出主要包括電梯檢驗費(約占10%)、維護費(約占30%)和電費(約占50%~60%)。“如果提升單次費用,業主的乘坐欲望就會下降。”他表示,在未來的推廣過程中,“建議政府推出一些政策引導,給予一定的鼓勵性補償,促進加裝電梯行業的良性循環,這有助于‘公交電梯’的復制推廣和長期運行。”
編輯|盧祥勇 王嘉琦 杜恒峰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工人日報、中國新聞周刊、中國之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