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0 17:31:28
每經編輯|盧祥勇
5月20日,貝殼發布公告,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先生因疾病意外惡化于2021年5月20日去世。公司董事會將對公司治理和相關事宜作出適當安排,并在兩周內適時公布。


創立鏈家、貝殼、自如,
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5位
左暉出生于1971年1月,2001年創辦鏈家,此后還創立了長租公寓品牌自如。
左暉還擔任了各種社會組織的職位,如2013年以來擔任中國房地產評估師和代理人協會副會長,自2016年以來擔任中國房地產商會副會長,自2017年以來擔任中國工商聯第十二屆執行委員會的常委。
左暉于1992年獲得北京化工學院(現北京化工大學)的計算機和應用學士學會,后與2008年獲得北京大學EMBA學位。
2020年8月13日,左暉團隊推出的貝殼找房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開盤當天,總市值超過420億美元,位列當時在美上市的第七大中國互聯網公司。截至目前,貝殼總市值595億美元。截至發稿,貝殼股價盤前跌幅為10.86%。
股東結構方面,據最新披露,鏈家創始人左暉個人持股38.8%,為貝殼第一大股東;騰訊為貝殼第二大股東,持股11.6%;此外,軟銀愿景基金持股7.1%。

2020年10月20日,左暉以105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榜》第36位。

根據《2020年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左暉以1374.5億元財富位列第15位。


鏈家做得好好的,為何還要做貝殼
左暉在去年8月接受采訪時說:“我們沒有最艱難的時刻,我們永遠不讓自己特別舒服。所以我們永遠不斷把團隊往難而正確的事情上去推動,這么多年我們每年干點事兒,每年做一些事兒。這就是產業互聯網的特點,沒有什么一招制敵的事兒。”
?
今年年初,在與高瓴資本交流時談及2021年對貝殼和自己的期待時,左暉回了4個字:“不斷成長。”
左暉最后一次公開露面是在4月播出的央視財經節目《遇見大咖》。

據上述節目報道,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為什么鏈家做得好好的,左暉卻還要做貝殼”?在2020年鏈家19周年年會上,左暉給出了回應:“不做貝殼,我們一樣能很好成長,甚至能賺更多的錢。那為什么還要做貝殼呢?我們希望因為有我們存在,讓國家和這個行業變得有些不一樣。”
鏈家如今有近8000家門店,覆蓋全國29個城市,是行業里的領頭羊。
20年前左暉剛入行的時候,房屋中介的口碑是很差的,鏈家的出現和發展一步步扭轉了這種局面。如今,人們的服務需求不斷升級,左暉說,他們所處的行業也需要整體提升。左暉說自己之所以推出貝殼,就是希望把“不僅服務好消費者,還要服務好與鏈家一樣的中介機構”。貝殼找房的上市,推動中國房產經紀行業線上進化加速。
早期國內的房產中介行業魚龍混雜、不講規則,鏈家成立之初也曾‘吃差價’,但經歷過幾次矛盾爆發后,左暉決定給公司立下“不吃差價”的規矩。“大家做生意不僅僅是為了賺錢,還有自己的身心愉悅,我就覺得這種事情是錯誤的。明明可以你站直了賺錢,為什么非要去坑蒙拐騙的呢?”
左暉曾在2020年的“新經紀峰會”上,分享過一個幾年前自己在三亞偶遇業主“發飆”的小故事,當時有業主看到他們戴著胸牌的同事后,在電梯里就忍不住開始吐槽說房子有問題。
?
“我當時想,我們賣開發商的房子,這房子出問題之后,消費者是找開發商還是找我們?”左暉說, “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但出了問題,你(用戶)找我,我肯定得管”。
如今,線上看房、VR瀏覽已經不是一個新鮮事了。但鮮有人知,十多年前左暉提出要把房子從線下搬到線上的時候,很多人并不理解。2008年,左暉派幾百人前往30多個城市進行房屋普查工作,當時沒人知道中國在售的二手房到底有多少,左暉讓鏈家不計成本地把這項基礎的摸排工作做好。雖然過程艱難,但“樓盤字典”記錄的真實房屋數已超過2億套,覆蓋中國三百多座城市,給后來左暉發展所有的業務提供了扎實的數據基礎。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貝殼分別實現毛利47.7億元、68.7億元、112.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8.7%、24.0%、24.5%。這三年分別虧損5.4億元、4.3億元以及21.8億元。
貝殼2020年全年營業收入為人民幣705億元,同比增長53.2%。全年凈利潤達人民幣27.78億元,首次實現美國會計準則下的全年盈利,經調整后凈利潤達人民幣57.20億元,同比大增245.4%。
對于公司,左暉說自己從不焦慮,而跟很多普通父母一樣,真正讓他焦慮的只有自己的孩子。左暉回憶起童年時代,笑稱自己是“瘋玩兒著長大的”,身為科研工作者的父母都很忙,一直處于散養狀態,他們真正相處的時光并不多。也正因如此,成家后的左暉格外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相處的時間。
編輯|?盧祥勇 肖勇 王嘉琦
校對|孫志成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Wind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