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9 23:21:31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何劍嶺
基金重倉的“茅股”是A股市場此輪調整的急先鋒,事實上,百元股在此輪調整中的跌幅也不低。3月9日,市場再度出現大幅調整,百元股板塊中有7只個股的跌幅超過10%。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月10日收盤,A股市場上的百元股有156只,截至3月9日收盤,下降至127只。在今年春節長假后短短14個交易日內,百元股的數量就減少近30只,平均每天減少約2只。另據統計,截至3月9日收盤,有26只百元股股價從年內高點的累計跌幅超40%,其中有2只百元股的累計跌幅超50%。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背景下,3月9日港股盤后,中國電信在港交所公告稱,公司擬申請A股發行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同日,中國電信還披露了2020年業績報告,其中提到,2020年度凈利潤209億元同比增1.6%,5G套餐用戶達8650萬戶。有網友對此表示:“希望是真真實實發展企業。”也有網友評論稱,這是“繼中石油之后又一巨頭”。
本輪A股殺跌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未來市場將如何演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研。

資料來源:Wind、粵開證券研究院 楊靖制圖
部分百元股已遭腰斬
百元股歷來是A股市場的一個重要人氣指標。A股歷史上首只百元股誕生于2000年前后的互聯網泡沫中。截至2018年12月31日,滬深兩市僅有6只百元股;1個月后的2019年2月1日,滬深兩市的百元股數量也只有7只。隨后,結構性牛市持續發酵和IPO擴容加速,A股市場的百元股數量迎來爆發式增長。截至2021年2月10日(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A股市場上的百元股多達156只,也就是說,在近2年的時間內擴張了20多倍。
然而,在A股進入“牛年”后,市場出現大幅調整。基金重倉的“茅股”是此輪調整的急先鋒,百元股板塊在此輪調整中的跌幅也不低。截至3月9日收盤,A股市場上的百元股數量下降至127只。在今年春節長假后短短14個交易日內,百元股就減少了近30只,平均每天減少約2只。
據Choice數據統計,在2月10日市場上的156只百元股中,截至3月9日收盤,有90只百元股從年內高點的累計跌幅超30%,占比57.7%;有26只百元股股價從年內高點的累計跌幅超40%,占比16.67%,其中有2只百元股——派能科技、綠的諧波的累計跌幅超50%。
在上述26只從年內高點累計下跌超40%的百元股中,金龍魚、歐普康視、陽光電源、百潤股份等去年“茅牛市”中的“旗手”在經歷此輪調整后,已紛紛退出百元股行列。此外,目前還有多只個股處于跌出百元股板塊的邊緣,例如天箭科技、貝達藥業、江山歐派、聞泰科技等個股距離跌破百元均只需不到2%的跌幅。
值得一提的是,2月10日,市場上曾有3只千元股:貴州茅臺、石頭科技、愛美客。不過截至3月9日收盤,千元股只剩下貴州茅臺,“醫美茅”愛美客股價自春節后首日見到高點后便持續下挫,目前相對前期高點已遭“腰斬”。
何時見底有觀點分歧
“牛年”以來的這輪持續下跌令不少投資者措手不及。究竟要出現什么樣的信號,市場才能短期見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多家券商的首席策略分析師和策略組的核心成員。
西部地區某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我現在還看不到(見底的信號),現在市場不少個股還沒有足夠便宜,也沒有足夠的反轉信號,所以還無法判斷會在什么時候見底。”
上海某券商策略團隊核心成員則認為,市場距離見底可能還需要最后一跌,投資者可以靜候一些大型私募等機構的最后“砍倉”,再去抄他們的底。
再過一段時間,市場將進入今年一季報發布的窗口期。對此,瑞銀中國策略主管劉鳴鏑日前發布觀點稱:“我們認為,當所謂的核心成長股試探相應的100日或200日移動均線,而即將到來的財報季再度確認了它們的增長前景時,目前的盤整階段可能結束。”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3月9日盤后發布觀點稱,A股短期將企穩,可以適度把握交易性機會,但預期收益不宜激進。未來數周,一季報超預期是核心主線,無論是白馬股還是非白馬股,都可以兼顧當前估值、近期股票表現和一季報超預期程度選擇標的。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目前,滬深兩市有超30只A股發布了一季報業績預告,其中有20余只A股一季報大幅預增。在這20余只一季報大幅預增的A股中,有超過一半的A股自牛年以來股價累計上漲,還有4只A股的跌幅在4%以內,整體表現遠好于“茅股”和百元股,其中永茂泰、正業科技、精準信息、博碩科技、格林美5只個股牛年以來的漲幅達兩位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