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已虧到毫無波瀾?基金人再“提”熱搜,最慘單日大跌超8.5%,基民化身“詩人”苦中作樂:白交易、杜負、輸逝...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9 08:20:44

每經編輯|彭水萍

8日晚間,基民們拿起手機,查看當天的基金跌幅。原本以為會是一筆額外收入,沒想到成了最大的支出。

圖片來源:攝圖網

萬萬沒想到,“三八節”打折大酬賓,深成指正好下跌3.8%。滬指則下跌81點,被“韭菜”們吐槽為“韭韭八十一難”。

頂流基金經理8日凈值下挫

8日晚間,基金凈值更新,幾大明星的基金凈值跌幅較大,實際凈值與估算凈值沒有太大誤差,目測在這幾天的暴跌中,屬于“死扛型”。

如張坤、劉彥春、葛蘭等管理基金凈值出現一定下挫。



而8日最慘是一只全倉軍工股的基金,跌幅超過8%,前10大重倉股最少的跌幅近8%,最多的下跌已經超14%。

也有一些明星基金經理管理基金近期表現比較抗跌。

“基金人已虧到毫無波瀾”上熱搜

三八節,女士們放假,股市沒了半邊天,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其中滬指下跌2.30%,收報3421.41點;深證成指下跌3.81%,收報13863.81點;創業板指下跌4.98%,收報2728.84點。盤面上,基金抱團資產再度全線殺跌。

據中國基金報統計,牛年春節回來,已經有基金跌幅接近30%。而百億級基金也有不少回撤超過20%。

圖片來源:基金節后凈值變動統計

8日晚上,基金又上了熱搜。

基民們紛紛創作段子,以苦作樂,引得眾多網友跟評,化身“詩人”打趣:白交易、杜負、輸逝...

圖片來源:網友評論截圖

大跌會導致基金贖回潮嗎?

多數機構認為,市場近期回調,主要是10年期美債攀升,對高估值權益資產形成重壓。

諾安基金表示,近期市場調整由海外長端利率攀升、商品價格波動等多方面因素疊加帶來,而非源于基本面的變化。上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最新講話沒有試圖遏制長期利率的上升態勢,市場上對美債到期收益率上漲行程一直預期,在疊加通脹預期上升,全球權益資產價格承壓,避險情緒蔓延。

中歐基金則指出,在估值偏高等背景下,市場本身具有較大的脆弱性。其分析,滬深300當前靜態16.2倍的PE仍高于過去五年均值(12.9倍),同時申萬一級行業的估值離散度也處于2015-2016年水平。在估值偏高且行業間估值差異仍較大的背景下,市場本身具有較大的脆弱性;偏散戶化的開放式基金持有人結構,容易對市場資金面產生較大影響。較專業機構相比,個人投資者的情緒因素表現更強,或加大了基金申購贖回的頻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漲了近期機構重倉股的調整幅度。

平安基金也表示,實際利率快速上行成為打破極致交易趨勢的催化劑。平安基金認為,A股已經步入“慢漲三部曲”中的平靜期,市場有底有壓。市場風格的轉變有兩方面因素,一是此前藍籌白馬風格演繹較為極致,近期實際利率快速上行成為了打破極致交易趨勢的催化劑,給市場稍微降了降溫;二是與此同時,經濟復蘇形成了共識,順周期板塊的盈利明顯受益,而且估值和股價都相對低位,強勁的基本面和合適的性價比使得這類資產接棒藍籌,成為投資者新的共識。

不過,平安基金指出,此前在資金推動下,優質的藍籌白馬上漲太急,市場調整屬于正常現象。

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則在微博指出,A股基本面沒有特別的變化,只是漲多了。“這次調整與2015年及2018年的情況應該不一樣,基本面沒有特別的變化,只是漲多了,部分企業高估,這兩年機構賺錢太多,順勢調整一下而已……過去兩個牛年都是大年,這個牛年也許先低后高,牛年結束時應該也不錯!”

圖片來源:但斌微博截圖

據中國基金報,有基金公司表示,“若指數進一步調整,基金凈值的回撤有可能引發基民的連鎖贖回,并對機構重倉行業(如消費、醫藥和科技)造成額外的資金面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8日消息,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贖回潮還沒有吧,當下贖回的主要是一些新基民,承受不住波動就退出了。有經驗的老基民多半應該會選擇趴下,因為從過往的歷史來看,后面會創出新高的。”

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也表示:“贖回肯定有,但是贖回潮還不至于。今年進來新基民,或去年四季度進來的部分新基民,持有的基金已有浮虧。通常出現了浮虧,基民往往會在面值附近選擇贖回,那個時候基金經理的壓力會比較大。當然,若后面A股持續快速下行,基民選擇割肉止損的可能性也會大幅提高。”

3月8日傍晚時分,上海一家素來低調的基金公司發出一篇的文章,針對近期股市大跌,以公司名義撰文,呼吁基金持有人要“堅持投資有道,堅守長期主義,正確應對市場調整!”

“我們必須充分認知并接受市場短期高度不確定性,同時又不要因此迷惑迷失市場的長期價值方向。”上述基金公司稱。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基金報、公開信息等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