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8 20:52:59
◎公募基金的贖回潮來臨了嗎?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也表示:贖回肯定有,但是贖回潮還不至于。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吳永久
早上的微信朋友圈還被各類女神蜂擁填充,下午畫風突變,哀嚎聲一片!
3月8日,A股基金抱團股再次重挫。貴州茅臺跌破2000元/股的關口,億緯鋰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公募基金重倉股跌幅達10%。牛年以來13個交易日,通策醫療的股價跌幅更是超過44%,接近腰斬。上證指數今日跌幅為2.3%,創業板指數下跌更是近5%。
A股的快速下跌,讓風光無限的公募基金的凈值也是急速回調,凈值回撤過10%的基金比比皆是。由此也引起了市場的擔憂,基金重倉股的接連下挫,也開啟了市場對基金贖回預期的不斷增強:如此大幅下跌有可能引發基金贖回—拋售—再恐慌贖回—再無奈拋售套現的惡性循環,進而引發“踩踏式”擠兌。
基金的贖回潮真的會來臨嗎?公開數據顯示,牛年13個交易日以來,公募ETF陣營中,有近一半的基金份還在不斷增長。
女神節打折最狠地方在哪?不是各大互聯網平臺,而是股市。
軍工板塊大跌,白酒、新能源車、光伏都在瘋狂出貨。采掘服務、碳中和、化工等幾個小板塊加藍籌則是逆勢飄紅。上證指數今日跌幅為2.3%,創業板指數下跌更是近5%。
與此同時,今日傳播最為廣泛的則是頻繁登上熱搜的千億基金經理張坤和其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基金。根據該基金去年四季度末的前十大重倉股,瀘州老窖和美年健康跌停,通策醫療跌幅為9.21%,洋河股份和五糧液跌幅超過7%。唯一上漲的兩只股票是宇通客車和天壇生物,漲幅分別為0.3%和0.17%。
事實上,3月8日,打折最狠的的確是基金抱團的重倉股。
以公募基金“漂亮50”為例,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持有的前五十大重倉股中,3月8日,僅有中國平安和京東方A兩只個股上漲,漲幅均在0.6%左右。億緯鋰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和隆基股份的當日跌幅達到了10%。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個股跌幅超過9%,25只抱團股跌幅超過5%。
若將時間拉長為牛年以來的13個交易日,25只個股的跌幅超過20%,藥明康德、億緯鋰能等9只個股的同期跌幅為30%至40%。最高的通策醫療的同期跌幅達到了44.85%,股價從前期的392.57元/股的最高點一路向下奔至目前的214元/股。

年后基金重倉股接連下挫,也引發了市場的擔憂:如此大幅下跌有可能引發基金贖回—拋售—再恐慌贖回—再無奈拋售套現的惡性循環,進而引發“踩踏式”擠兌。
公募基金的贖回潮來臨了嗎?
“贖回潮還沒有吧,當下贖回的主要是一些新基民,承受不住波動就退出了。有經驗的老基民多半應該會選擇趴下,因為從過往的歷史來看,后面會創出新高的。”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也表示:“贖回肯定有,但是贖回潮還不至于。今年進來新基民,或去年四季度進來的部分新基民,持有的基金已有浮虧。通常出現了浮虧,基民往往會在面值附近選擇贖回,那個時候基金經理的壓力會比較大。當然,若后面A股持續快速下行,基民選擇割肉止損的可能性也會大幅提高。”
中信證券研究指出,公募產品收益率中位數已從春節前的高點10.7%回落至0,其前100大重倉股的收益率也從18.3%回落至-1.6%。中信證券認為,公募產品出現贖回潮的可能性很低。一方面,渠道調研顯示,存量產品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贖回潮。在市場快速下行階段,投資者往往不會立刻止損退場,而是保持觀望等待市場止跌回升,產品凈值修復到一定程度時,才會逐漸啟動贖回。另一方面,結構上代表性的機構重倉板塊的估值已明顯回落。
海通證券發文稱,指數的調整幅度超出了市場預期,目前處于尋底階段。今天市場長陰破位,究其原因,還是市場內部抱團股連續殺跌。正是權重股的下跌不止,導致了指數的下跌不止。上周復盤中講過,市場下跌的鏈條傳導是權重—指數—市場,源頭在于核心資產等權重股,所以需要這些核心資產權重先止跌,市場才能夠止跌。目前來看,權重和指數都已經明顯超跌,但是核心資產持續大跌,導致基金凈值大幅回撤,引起部分基民短期贖回,基金經理被迫減倉應對贖回,從而引發權重股進一步下跌,從而形成了負循環。如何打破這個負循環還是在于權重股的止跌,指數的止跌反彈,賺錢效應恢復,投資者信心恢復。
“我欲清倉歸去,又恐迅速反彈,踏空不勝寒!月有陰晴圓缺、股有橫盤漲跌,此事神難全。但愿牛長久,你我共賺錢!”這種糾結于走還是留的段子,也許就是當下不少基民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值得注意的是,當市場還熱烈討論公募基金可能面臨的贖回潮之時,公開數據卻顯示出有近一半的ETF基金,在牛年以來份額還在持續上漲。
來自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5日,兩市場共有425只ETF基金,剔除年后成立的新品,共有408只基金。數據進一步顯示,自2月18日至3月5日,共有197只ETF份額上漲,占比48.2%,比例接近一半,41只ETF份額保持不變,另有170只ETF份額小幅下跌。
單只ETF數量上看,銀華交易貨幣A、華寶現金添益A和建信現金添益H位列同期份額增長的前三位,均為貨幣市場基金,分別增長了239.15億份、147.99億份和37億份。緊隨其后的華安創業板50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和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份額分別增長了36.34億份、29.35億份和17.2億份,其份額也都在此期間突破百億份,分別達到了111.06億份、126.94億份和102.88億份。華夏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在內的總計11只ETF份額增長超過10億份。而在ETF份額縮水排行榜上,最高的南方中證全指房地產ETF份額同期也只是從31.37億份縮水至24.75億份,縮水份額也僅僅只有6.625億份。而份額縮減超過5億份的也只有易方達恒生H股ETF、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華寶中證銀行ETF等4只ETF。
“目前申購ETF的對象有散戶也有機構,各家情況也不相同。”,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