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7 22:41:55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葉峰
牛年開市以來,機構“抱團股”開始松動,貴州茅臺重回2000元附近,過去風光無限的“茅股”成為重災區。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4日,2021年已誕生了58只日光基,其中7只為債券方向,51只為權益類基金。牛年11個交易日,之前幾乎全部浮盈的日光基在此期間全線變臉,尤其是權益類基金接連跨進“9毛”隊伍,最低的工銀瑞信中證滬港深互聯網50的單位凈值已不足“9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曾經火爆的賺錢效應,再度掀起了“養基”熱浪,也裹挾著太多像王珊(化名)這樣的“基金小白”。上述情況為這些“基金小白”上了一堂風險實踐課。

數據來源:記者整理 攝圖網圖 楊靖制圖
47只日光基跌破面值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4日,2021年火爆的新基金市場,共誕生了58只日光基。就類型上看,只有3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和4只偏債混合型基金,其余51只均為權益類基金。而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全年日光基數量只有14只,當年前兩個月只有易方達研究精選1只日光基出現。
2021年新成立的日光基又有著怎樣的表現呢?
數據進一步顯示,2月10日,共有45只日光基披露了凈值,其中40只基金都獲得浮盈。債券型基金中,只有景順長城景泰恒利一年定開債、中信建投穩泰一年定開債、農銀匯理金潤一年定開債三只基金凈值略微折損。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只有交銀施羅德均衡成長一年持有A和信達澳銀星奕A跌破面值,單位凈值依次為0.9998元、0.9891元。單只基金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A,2月10日該基金的單位凈值為1.0907元,浮盈超過了9%。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景順長城核心招景、中歐悅享生活A以及南方阿爾法A年前單位凈值都在1.06元之上,基本完成了安全墊的建立。
牛年開啟后的11個交易日,上證指數高開低走下探至3500點關口。
盡管新進成立,倉位依然很輕,在這場核心資產估值接連回調一幕上演之時,日光基也難免受傷。
截至3月4日,共有47只日光基金跌破面值,占全部日光基金數量的80%。如果剔除債券型基金,51只權益類日光基中,2月底成立的游戲、化工和稀土類4只ETF,剛剛越過面值,4只3月新成立的日光基,朱雀恒心一年持有、華泰柏瑞品質成長A、富國興遠優選12個月持有和養殖ETF選擇按兵不動外,還有43只日光基下跌,占比近85%。這也意味著,今年頭兩個月成立的日光基金,在牛年11個交易日中幾乎被團滅。
具體看,凈值最低的工銀瑞信中證滬港深互聯網50的單位凈值只有0.898元。年前表現最好的是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A,3月4日單位凈值為0.9703元,牛年的11個交易日跌幅超過11%。南方阿爾法A、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華泰柏瑞質量領先A等9只日光基牛年以來的跌幅超過10%。跌幅最大的南方消費升級A牛年以來跌得最深,跌幅達到13.94%。
目前日光基持倉偏輕
“我不知道什么時候賬戶的損失會回來,擔心后面會越跌越多,總感覺3月份工作都是白干了。”在和記者交流時,王珊坦言當下的疑慮。
事實上,新基金都有6個月的建倉期和3個月的封閉期。封閉期內是不能買也不能賣的。那么這也意味著,王珊這樣今年購買的日光基以及新基金的基民,目前是不能賣的。
不管是在鎖定期的新基金還是老基金,只要不賣賬戶上的都是浮虧,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虧損,而這意味著后面仍有收復失地的可能性。
本輪“茅股”集體下挫,估值水平下行調整,又何嘗不是給了日光基乃至新基金建倉的好時機?
3月4日,上證指數險守3500點關口,去年末的新能源概念股,還有熱門的消費概念股,特別是“茅股”再度大幅下跌,只有鋼鐵等低估值低價股表現突出。
3月4日基金凈值顯示,嘉實回報、廣發均衡優選A、富國成長領航、興全合興兩年封閉等38只日光基的凈值紋絲不動,并沒有半點損失。
“這表明目前日光基的持倉整體偏輕,較牛年之前應該是有減倉的動作。”某基金公司研究人士分析指出,通脹壓力增大,美債陡然上行擾動了市場上行的節奏。經濟發展的方向未發生改變,投資價值始終會回到核心資產層面。市場波動加劇之下,未來核心資產的分化難以改變,尋找到真正優質的核心資產并堅定持有,是穿越A股市場波動的不錯選擇。
“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好風險,安心等待市場再次給予買入核心資產的機會。”某次新基金基金經理表示。
“年初太火熱了,這樣的情況早就預料到了,晚跌不如現在跌,讓大家提早反省是好事。”一位中型基金公司的資深人士表示。
與其糾結基金能不能回本,糾結要不要割肉,不如回頭看看2007年10月16日的6124點,當時成立的314只基金中,截至2021年3月4日,只有14只基金未能回本,95.5%的基金已超越當時的高點,期間的表現最突出的基金凈值漲幅超過4倍。養基也需要良好的心態,只要中國經濟趨勢不變,養基都是一件值得長期去做的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