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6 22:19:12
◎今年把GDP增速目標定為6%以上,這是希望能夠更多地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
◎今年應當把就業放到第一位,應高度關注大學生與農民工這兩個就業群體
◎保市場主體的重點是關注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廖丹
3月5日向全社會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的量化指標。其中,時隔一年再次提出全年GDP增速預期目標,更是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
如何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的一系列關鍵指標?實現這些指標需要我們在今后的一年中乃至五年中作出怎樣的努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上述話題專訪了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
NBD:我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時隔一年之后再次提出全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您認為重提增速預期目標的考慮是什么?此次設定的目標為6%以上,您認為原因何在?
姚景源:去年中國經濟遇到了突如其來、前所未有的疫情沖擊。所以當時,我就主張中國經濟當年不要設定GDP增長目標。首先,在疫情面前,國內和國際環境都充滿不確定性。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下去確定一個具體的目標難度很大,且也不科學。
其次,GDP指標的特點是“層層加碼”,如果說中央定了6%,到了省里可能是8%,到了地市就可能要定到10%以上。我們確定一個增長目標,如果再出現層層加碼,就有可能把各級干部和企業家引向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軌道上去。這在疫情防控任務艱巨的背景下是不可取的。
不過,回顧去年中國經濟的表現,我們呈現了一個“V型反轉”,應當講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我們取得了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記錄到歷史篇章里的重大成就。
那么,到了今年,我還是主張要設立一個增長目標,因為今年的中國經濟正處在回升、持續增長的大趨勢中。
由于去年的基數比較低,我們今年的統計數據會非常好看,國際上一些大機構預測中國經濟2021年會達到8%以上的增速。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還是“6%以上”的目標。
我認為,首先,這是由于中國經濟現在的主要矛盾并不是數量問題,中國經濟根本性的問題,還是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問題,所以我們今年把GDP增速目標定為6%以上,這是希望能夠更多地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
其次,盡管我們整個經濟現在正處在一個較好的狀態,但是2021年的中國經濟仍然是存在著諸多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具有比較多的不確定性。確定6%以上的經濟增速,也是充分考慮它的可持續性。
NBD: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披露,“十四五”時期將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您認為為什么要在“十四五”時期設定一個相對彈性的經濟增速目標?
姚景源:討論“十四五”時期的經濟增速時,要考慮到一些關鍵因素。
首先,我們要從這一時間節點開始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就是從現在開始用30年的時間,把我們國家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在這30年內,第一階段是前15年,也就是從現在開始到2035年,我們的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這要求中國經濟總量要翻一番。經過測算,這意味著在未來15年內,中國經濟應當要保持在4.7%以上的年均增速。
如果要保持這一個增速,那也就意味著這15年中的第一個五年,也就是“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經濟增速應該力求保持在6%左右。然后再根據每一年的實際情況和內外環境確定每一年的增長目標。隨著中國經濟體量的加大,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從絕對值來說增加的量就非常多了。
這樣的設定,有助于我們從大勢上把握住宏觀經濟基本態勢,也給宏觀經濟政策提供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重要基礎。
NBD:延續此前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等民生指標,相比去年,我們實現這些民生指標有哪些有利條件?又會面臨哪些新挑戰?
姚景源:去年年初,我們的城鎮調查失業率處于一個高位。所以我們在前所未有的困難狀況下,把穩就業、保就業放到第一位。目前,我國除了理論上宏觀經濟的兩大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外,還增加了就業政策。
從今年情況來看,我們在就業上還是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和困難,首先,我們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數量比去年增加了30萬;同時,由于世界疫情狀況,許多原本打算留學的大學生可能沒法走出國門。此外,我們還有兩億多農民工。這兩個就業群體應當是我們高度關注的。
而且,我們經濟工作的目的是改善民生,而民生之本就是就業。現在強調讓國內消費能夠成為拉動經濟最重要的力量,首先得讓老百姓有錢,老百姓有錢的最關鍵一步就是有就業,有了就業,大家就有了收入。
所以,無論是從戰勝困難的角度,還是從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我們都應當把就業放到第一位。
如何把就業放到第一位?首先,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要向常態回歸。從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說,任何刺激手段都有副作用。剛剛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提出今年的赤字率要比去年有所下調,也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當然,政策不能搞急轉彎,要把握住節奏,把握住力度,把握住時間火候。
同時,還需要扶持市場主體,讓他們更有活力。市場主體的扶持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保住了市場主體,就保住了就業,就保住了基本民生。
具體來看,我認為保市場主體的重點是關注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他們的困難有待于扎扎實實的去幫助解決。政策應該向他們傾斜。
如果我們保住了市場主體,我們就能夠保住就業,就能夠保住基本民生。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我們完全能夠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等目標,而且我覺得在實踐過程當中,我們肯定會超過這個數值。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