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5 14:25:41
每經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裴健如
圖片來源:攝圖網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與汽車相關的政策被多次提及,釋放出利好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信號。
具體來看,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的重點工作中提到,要實施工業產品準入制度改革,推進汽車、電子電器等行業生產準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汽車生產準入改革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是汽車行業發展的兩個重要政策方向。“汽車生產準入改革可以讓更多市場主體進入汽車行業,讓更多優質資源替代傳統老舊產能。”崔東樹表示,這一政策對全面實現汽車的電動化轉型和推動網聯智能的技術提升有著積極意義。
而針對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這一政策,崔東樹認為,汽車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或將汽車消費稅征收環節由目前的生產環節后移至銷售環節。“這可以發揮稅收在增加財政收入和調節經濟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稅收引導消費的效用,拓展地方收入來源。這樣有利于調動地方積極性,也便于地方政府用此資金建設基礎設施,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崔東樹說。
除了上述內容外,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仍是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等。
據了解,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了二手車消費政策。與2018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二手車消費的政策從“二手車取消限遷”進一步升級至“取消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這意味著,二手車的政策紅利可以進一步期待。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沒有專門提及新能源汽車是好事,意味著新能源車的發展進入市場化軌道。”崔東樹認為,這一點意義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雖然沒有專門提及新能源汽車,但不少工作內容都是與新能源汽車相關。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值得關注的是,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據中汽數據測算,2019年我國交通行業碳排放在12億噸左右。所以,在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過程中,交通行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業內普遍認為,汽車行業應該是國內有條件率先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產業之一。
而要快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就意味著要加速汽車的電動化。眼下,新能源汽車已經是各大車企的重要布局領域。
在今年兩會上,不少車企兩會代表都為保障實現“碳中和”建言獻策。如,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帶來了《關于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政策配套,助力汽車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則將目光放在商用車電動化轉型方面;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的提案內容,則更多聚焦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受多重利好因素影響,3月5日,汽車板塊表現活躍。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汽車板塊整體上漲1.79%,江淮汽車(600418.SH)漲停,東風汽車(600006.SH)、金龍汽車(600686.SH)、長城汽車(601633.SH)等多股股價拉升。
中原證券研報認為,汽車行業需求持續回暖下,乘用車順周期趨勢明顯,預計行業景氣度在2021年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