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4 11:53:29
每經評論員 范文清
標注500公里,實際續航里程只有350公里!電動車續航里程“虛標”一直飽受爭議。但今年7月1日之后,這一現象或許會有所緩解。
近日,工信部制定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GB19578-2021)已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并將于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在該標準中,WLTC(全球輕型汽車測試循環)取代了NEDC(新標歐洲測試循環),成為評定電動車續航里程的新“標尺”。
據了解,由于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沒有自己的工況標準,所以工信部在排放標準方面借鑒了歐洲曾使用的NEDC工況。它在一定時期內確實促進了我國汽車節能和環保技術的進步,但其自誕生之初就受到外界的質疑,因為在這一套測試體系中,車輛整體的運行工況比較穩定。
NEDC是“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的縮寫,即新標歐洲測試循環,它源于歐洲,長期作為我國機動車油耗及電動車續航里程的測試標準。
根據2018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和續駛里程試驗方法》(GB/T 18386- 2017),NEDC的測試方法就是把電動車輛放在實驗室的臺架上,關閉空調、大燈、音響等耗能配置,模擬4個市區工況和1個郊區工況測試,且規定測試中的室內溫度在20℃~30℃。
其中,4個市區行駛的工況是相同的,最大車速為50km/h,平均車速19km/h,以模擬道路行駛、堵車、交通信號燈等路況;而郊區行駛時車輛的最大車速為120km/h,平均車速為62km/h,從而模擬國道、高速公路等路況。
可以看出,NEDC工況測試所模擬的路況雖幾乎涵蓋了日常出行涉及的所有路況,但測試沒有充分考慮電動車的產品特點,比如,其并未考慮車載電器的用電情況,包括空調、音響、座椅加熱等;也沒有考慮電動車的實際使用環境,比如高溫狀態和低溫狀態駕駛下的耗電情況。簡單的測試方法和過于理想的測試環境,直接導致了電動車的實際續航里程難以達到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也由此令電動車的“續航虛標”問題飽受非議。
相較之下,WLTC標準更為嚴格。比如,在WLTC工況下,車輛將模擬城市、城郊、鄉村、高速公路四種不同路況,而車速也依次遞增,其中城市路況的占比為52%,后三種路況的占比為48%。同時,在WLTC的工況下,車輛累計模擬行駛里程為23.3km,最高車速達131.3km/h,不停車平均速度為53.5 km/h,停車平均速度為46.5 km/h。可見,無論是測試里程還是車速,WLTC工況都超過了NEDC工況,使該循環狀態下的車輛更接近于日常行駛狀態。
WLTC是WLTP(全球統一輕型汽車測試規程)的組成部分。由于新能源汽車在WLTP標準下的續航里程更接近實際行駛水平,所以該標準在2018年9月1日于歐洲實施后,歐洲不少插電式混動車因環保數據“水分”過大,達不到50克/公里以下的碳排放要求而被停售,也迫使不少歐洲車企在現有插混車型上投入巨資,提升純電續駛里程。
而根據《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強制性國家標準(GB19578-2021)要求,在2025年前,傳統能源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乘用車的試驗工況將由NEDC切換為WLTC。這意味著,WLTC實施后,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將更接近實際續航能力,“續航虛標”現象將會減少,消費者的續航焦慮情況也會得以緩解。
在筆者看來,對于車企而言,新標準的實行意味著更加嚴苛的技術要求,特別是對新能源自主車企而言更是一場嚴峻的挑戰。只有堅持創新研發,真心對待市場的車企,才能通過日趨嚴格的標準測試,使產品既滿足環保要求又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而那些虛標續航里程的“投機”車型,終將在新的標準下,被市場淘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