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2 22:20:59
每經記者|張卓青 每經編輯|段煉
3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了推動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會上介紹了去年銀行保險機構運行的情況,截至2020年末,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19.6萬億元,累計對6.6萬億元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實現了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目標。
郭樹清表示,我國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中取得決定性成就;目前歐美金融市場高位運行與實體經濟背道而馳,擔心其金融資產泡沫破裂,目前中國的外資流入規模和速度仍在可控范圍內;今年對不良貸款處置力度不會降低,需要處置的不良貸款可能還會增長。

資料來源:國新辦、Wind、聯合資信楊靖制圖
金融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
郭樹清表示,我國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中取得決定性成就,銀行業保險業風險從快速發散轉為逐步收斂,一批重大問題隱患“精準拆彈”,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是金融杠桿率明顯下降,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2017年至2020年,銀行業和保險業總資產年均增速分別為8.3%和11.4%,只有2009年至2016年間年均增速的一半。金融體系內部空轉的同業資產占比大幅度下降。二是銀行業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2017年至2020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8.8萬億元,超過之前12年總和。三是影子銀行得到有序拆解,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約20萬億元。四是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嚴厲懲治,不法金融集團風險逐步化解,一大批非法集資案件得到有序處置,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五是外部風險沖擊應對及時有效,金融體系保持較強韌性。六是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于各項貸款增速。七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風險已基本控制。八是大中型企業債務風險平穩處置。到2020年末,全國組建債委會2萬家,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落地1.6萬億元,500多家大中型企業實施聯合授信試點。
關于疫情應對措施,郭樹清表示,歐美發達國家、疫情嚴重的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因為要把經濟穩下來,宏觀上必須采取這些措施。但他們應在政策的力度和后果上考慮更多。這一系列宏觀政策組合的副作用已經逐步顯現。
一是歐美發達國家金融市場高位運行,和實體經濟嚴重背道而馳。金融市場應該反映實體經濟的狀況,如果和實體經濟差別太大,就會產生問題,遲早會被迫調整。二是流動性增加以后,由于經濟已經高度全球化,中國的經濟和其他國家的經濟密切相連,加上中國的資產價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外國資本流入增加是必然的。
但郭樹清強調,目前外資流入中國的規模和速度還是在可控范圍內,監管機構也在繼續研究怎么采取更有效的辦法,一方面鼓勵資本要素跨境流動,越來越開放,另一方面又不能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太大的波動。
將保持不良處置力度不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銀行業機構處置不良資產力度空前,共處置不良資產3.02萬億元,總量為歷年來最高。截至去年末,不良貸款余額為3.5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2%,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
郭樹清表態稱,2021年將保持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不減,但是現在沒有劃定一個明確指標,銀保監會還在和各家銀行溝通,可能2021年需要處置的不良貸款還會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郭樹清表示,互聯網平臺不管是辦銀行、辦小貸公司或者是消費金融公司,必須要求和其他金融機構一樣,要有充足的資本,只要互聯網平臺做的是與傳統金融機構同樣的金融業務,就要有同樣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但是考慮歷史原因,監管機構會給這些平臺一個過渡期。
另外,在談及金融機構1.5萬億元讓利實體經濟的政策是否能延續時,郭樹清表示很多政策肯定還會延續下去。
實際上,1.5萬億元的讓利計劃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是利率下行,包括貸款利率、債券利率的下行等;第二是央行創設的兩項直達的貨幣政策工具以及延期還款付息政策工具;第三塊則是銀行減少收費。
郭樹清表示,因為今年整個市場利率在回升,估計貸款利率也會有所回升,總的來說利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在收費方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降低的費用一般不會恢復,我們將通過支持財務重組、債務重組、企業重組、債轉股等多種形式繼續支持企業,降低企業負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