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鯰魚”真的來了:首家外資獨資券商浮出水面,高盛集團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8 18:47:36

伴隨外商獨資券商腳步的臨近,對于國內券商而言,順應資本市場改革和行業變革的趨勢,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金融科技實力,修煉好內功,才是當下最重要的。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何劍嶺    

____500467595_banner____________.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的腳步越來越近。

12月8日,高盛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我們已與合資伙伴簽署了最終協議,收購高盛高華全部剩余股份。”在當下外資普遍希望擁有中國公司100%股權的背景下,高盛顯然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自1995年首家合資券商成立,到8家外資控股券商的先后成立,再到今年4月1日起,證監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彰顯出管理層不斷對外開放的決心。

高盛集團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

“高盛收購高盛高華的消息傳出來,在我們外資圈內還是挺轟動的。”一位合資券商的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高盛高華是高盛集團和其在中國地區的戰略合作伙伴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高華”)于2004年12月共同出資組建的,高盛集團持股占比為33%,北京高華持股占比為67%。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高盛高華總資產43.28億元,排名第90;凈資產35.71億元,排名第86;營業收入10.37億元,排名第69;凈利潤2.08億元,排名第63;投行收入0.82億元,排名第76;承銷與保薦業務收入0.73億元,排名第71。

今年3月,高盛集團宣布已獲證監會核準,將在高盛高華證券的持股比例從33%增至51%。高盛高華也從合資券商變為外資控股券商。

2018年中國宣布將合資證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的外資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三年后不再設限,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逐步提高。同時,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外資擁抱中國市場的渴求也讓外資搶灘中國市場的步伐更加積極。

2018年12月,瑞銀證券實際控制人正式變更,成為《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發布實施后首家落地的外資控股券商,瑞士銀行有限公司持股51%。

隨后,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團分別成為了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和高盛高華證券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均為51%。

今年4月17日晚間,瑞信也宣布,公司已獲證監會批準,成為證券合資公司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控股股東。

截至目前,內地已有8家外資控股券商。其中,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星展證券和大和證券為新設立券商;瑞銀證券、瑞信方正、高盛高華、摩根華鑫則是通過外資方將持股比例提升至51%,實現控股。

或加速國內大型券商“下沉”

從中外合資券商到外資控股券商,始終繞不過去問題就是:外資券商對現有國內券商格局有什么樣的影響?外資券商會不會帶來“鯰魚效應”?此次隱隱浮現的外資獨資券商,又再度引起了市場對此類問題的思考。

“就目前現有格局來看,外資券商和內資券商在服務的客戶群體上并不一致,而且在主要業務領域的開拓上也不一致。”滬上某券商人士表示。

事實上,除了瑞銀證券等個別合資券商擁有全牌照外,大多內資控股合資券商多專注于投行業務,業績肯定很難與境內全牌照券商抗衡。不過,2018年4月28日,證監會發布了《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同時明確將逐步開放合資證券公司業務范圍。

“我覺得這個影響不會太大。券商是個資源型行業,不是勞動密集型更不是資源密集型。就券商現有條線業務來看,傳統經紀業務早就是白熱化競爭階段,‘現金奶牛’的作用在不斷下降,自營業務已經取代經紀業務位于券商營收貢獻的首位。投行業務在某種程度上是資源業務,資管管理業務才是未來的發力點,當然這個也是外資券商的強項。目前,券商在拼資源的同時,也在拼內部的高效協同。”一位中型券商人士坦言。

某券商資深互金人士則指出,外資券商的入局,對證券行業格局多少會有些影響,但是程度不會太大。從行業上看,加速行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外資券商在區域上,會更集中于一線城市以及一些富裕客戶群體比較多的城市,這樣有可能會和大型券商在高凈值客戶、大型機構客戶、海外投資者等群體上進行競爭。而大型券商在參與一線競爭的同時,也會對一些資質不錯的二線城市加碼布局,這就推動了部分大型券商業務‘下沉’,和中小券商進行競爭,推動行業加快戰略轉型。不過,內資券商的本土化優勢是非常突出的,多年來積累和沉淀了豐富的客戶資源,自身的優勢非常明顯。

2019年11月,證監會曾對外表示,將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促進證券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今年以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合并的傳聞被反復提及,也引發了市場對多家券商合并的猜測。伴隨外資獨資券商腳步的臨近,對于國內券商而言,順應資本市場改革和行業變革的趨勢,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金融科技實力,修煉好內功,才是當下最重要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股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