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7 19:53:23
每經記者|胡琳 每經編輯|廖丹
11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本屆峰會邀請400+優秀上市公司、高成長公司、證券基金機構高管及國內外頂尖經濟學者、投資大佬齊聚一堂,以新的發展視角,圍繞雙循環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機遇、“十四五”時期中國各領域規劃熱點話題,剖析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把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宏觀論壇上,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發表了題為《以開放的雙循環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旨演講。
在管濤來看,要立足國內大循環,發揮比較優勢,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實際上,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于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于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于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實際上,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一項戰略性任務。對于如何通過雙循環來推動創新發展,管濤指出,立足國內大循環,發揮比較優勢,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
管濤指出,要支持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包括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內外貿易一體化、金融雙向開放,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具體來看:
第一,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抓住全球人才流動新機遇,促進完善國內科學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強化要素支撐,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第二,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互相銜接,推進“同線同標同質”。
第三,協同建設開放和創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第四,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推進金融雙向開放,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管濤表示,新興市場有兩個“原罪”:一是本幣不可自由兌換——匯率浮動恐懼,這導致新興市場既擔心本幣升值影響出口競爭率,又擔心本幣貶值會增加負債;二是本土金融市場不發達,特別是中長期融資渠道不暢通,很多人需要海外融資,造成貨幣錯配、期限錯配。
相比新興市場面臨的巨大挑戰,這些年來我國不斷出臺支持資本市場提高中長期融資的舉措。管濤指出,要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優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增強支持創新發展的能力,降低對外部融資的過度依賴和貨幣錯配風險。
具體來看,管濤表示,接下來根據十四五規劃要求,金融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支持創新發展,特別是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
具體來看,第一,市場優化配置方面,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第二,深化體制改革方面,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支持中小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改革優化政策性金融。
第三,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