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7 14:41:26
每經記者 王可然 每經編輯 杜宇
11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端經濟論壇之一,本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以“解碼雙循環謀局十四五”作為主題,呼應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和新格局。
在當天上午舉行的行業論壇——“2020中國線上新消費高峰論壇”上,申唐集團&九眼橋董事長申倫忠發表了題為《“味蕾革命”下的新商機》的演講。
申倫忠在演講中表示,調味品行業非常傳統,過去二三十年都沒有發生大的改變。這其中有一個巨大的機會——你能不能改變行業的消費方式、使用方式,這就是一個機會。
申倫忠認為,大部分傳統行業都可以用不傳統的方式重新做一遍,并不是用互聯網或者現在的高科技做一遍,而是用新的商業模式或者產品形態做一遍,這其中有可能發現新的商機。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以下為申倫忠演講實錄: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前面三位嘉賓都講了千億萬億市場,我接下來講一下接地氣的幾塊錢的生意。
今年有個所有人都繞不開的話題就是疫情,前面的嘉賓也講了疫情。但是疫情的出現,改變了很多行業,有的從此消失掉沒有了,但也有行業快速發展。比如短視頻、在線教育都是快速、瘋狂成長。
我本人來自天府之國成都,成都有兩個比較知名的名片。第一個就是美女,成都的美女多。第二個是美食。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味蕾革命”下的新商機》。
在我今天演講之前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還回家做飯嗎?或者現在的生活原來不做飯或者不回家吃飯,你們現在生活上有沒有具體的改變?
疫情帶來了改變,很多原來不在家做飯的人,后來也開始在家做飯。這些身邊的變化,有可能改變不少行業,這不是你主動的,而是被迫的,因為不能出門。
我從事的行業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盡管大家可能不關注,但是幾乎和每個人都發生關系。
天味這家公司是四川的企業,和我是同行,賣的東西也非常接地氣,就是幾塊錢一包的調料,這家公司上市的時候市值160億元,疫情直接干到400億元。這個行業是典型的又大又傳統的行業。十年、二十年來你的烹飪方式和下廚房的方式幾乎沒有改變,而且你的味蕾甚至可能都沒有改變,小時候喜歡吃什么,長大還是喜歡吃什么,你永遠覺得媽媽做的飯最好吃。你就算住豪宅了,吃的東西還是沒有發生巨大改變。但是行業卻出現了巨大的機會,因為二三十年都沒有發生改變,所以這個行業變得非常傳統。
那么,這個行業的創業者們有沒有發生改變?調料行業雖然是一個小行業,但也是一個大市場,每家企業都活得非常好。你去看所有的調味品行業,倒閉的或者說最后關門的幾乎沒有,基本沒受疫情、互聯網影響。互聯網沒有影響調味品,因為售賣方式包裝、形態都沒有發生改變。每年有400億元增長量,復合增長率10%,這么高速增長的行業很少。這也是行業的特點。
所有傳統的行業二三十年沒有改變,這里面才有機會。但這又是一個集聚紅海的行業。你能不能改變行業的消費方式、使用方式,這就是一個機會。
我的定義就是傳統的調味品行業可以用不傳統的方式重新做一遍。這個話不是我說的,網上流行這個段子,大部分傳統行業都可以用不傳統的方式重新做一遍,并不是用互聯網或者現在的高科技做一遍,而是用你的商業模式,甚至你的產品結構形態做一遍,有可能形成新的商機。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會落伍、掉隊,有人會補上。傳統行業的創始人、傳統行業的從業者,比如調味品行業年輕的除了二代接班的年輕人,其他很多都是60歲以上的人。因為年輕人不大喜歡從事這個行業,覺得很LOW,而且不夠聚焦,或者一說出去挺不好意思的,這是行業現狀。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老干媽,類似這樣的行業,一年產值50億元。30年前老干媽什么樣子現在還是這個樣子,時代在改變,新的消費習慣、消費屬性在改變,我們的從業者能不能洞察到新的消費趨勢。未來這個行業一定會出現一幫新的改革者,一幫能貼近消費者的改革者。
我認為這個行業改革有兩個方向,至少具備兩個機會。第一是產品。原來大家發現炒菜的時候買了一堆瓶瓶罐罐,有時候心情好發揮得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做得不好,這是普遍的痛點。如果你發現每一桌或者每個菜都做得好,你喜不喜歡在家做飯?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你也想展示廚藝,但你的產品不穩定性或者產品復雜性造成大家不愿意在家里做飯。當消費者覺得方便好用,簡單的事情就可以成功60%、70%,那就是有顛覆性、改變性的。
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們成立了一家九眼橋公司,大家知道九眼橋是成都知名的地標,我們定位的就是中國調味品第一潮牌。潮這個事和調味品從來沒有關系,因為大家覺得調味品很LOW,只有做飯才會有調味品,怎么會和潮定位呢?
我們的調味品一看顏值就和一般的調味品一樣,調味品火鍋底料和以前不一樣,一上去就在行業炒得很爆。還有懶人炒菜神器,你什么都不用,直接扔一塊就好了,這個產品12月份會上市,類似于這樣的微創新可以貼近消費者。我們做了大量調研,很多人并不是不喜歡做飯,而是覺得很麻煩不愿意在家做,而且發揮極不穩定,覺得做不好的話挺沒有面子的,好的時候還拍照發朋友圈,朋友還夸兩句。
我們是今年唯一一個代表成都參加進博會的調味品,大家可以想像成立一年的企業參加進博會,我們從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重新定義這個行業,玩這個行業,我覺得挺好。
一個企業的核心并不是產品,或者并不是創新。因為在中國做企業,不缺少好的創新,也不缺少好的想法和點子。但是我認為80%的中國企業最后失敗是在執行層面。我覺得一個企業戰略中的戰略就應該是人才,你的人能不能執行這個事。一個企業能夠把人才放在第一,這是至關重要的。
我覺得咱們這個企業能成具備三個條件:團隊、產品、品牌。九眼橋團隊搭建起來就找最頂級的,我們找華為的,找阿里最頂級的人才作為創始人團隊,不用傳統的方法,全部用互聯網的人,而且他們這些人在公司都是屬于核心高管。
第二是產品,我有15年的經營經驗,我在中國服務了12萬家餐飲。在座的各位肯定都接觸過我服務的品牌,連鎖企業比如海底撈,我們有2個生產基地。
第三是品牌,一個好的企業有一個好的名字非常關鍵,就像今天的九眼橋,我說過一次肯定忘不掉。
我們企業的定位就是未來做中國的雀巢。前面嘉賓講的是未來千億萬億的東西,我們講的是接地氣的幾塊錢一包的消費品,但是這個行業可以做。中國一定會誕生一大批貼近消費者順應時代的消費品牌。
我們的使命是讓全世界嘗到中國味道,我覺得我們應把目光看得更遠。我覺得一個創業者應該有足夠大的野心,或者看的地方要足夠遠。所以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有全球視野,做全球生意,把中國的美食帶向世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