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禁止中小學生將智能手機帶入校園?剛剛,教育部正式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3 12:55:18

每經編輯|彭水萍

教育部官網11月13日顯示,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3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答復》),披露了教育部答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于禁止中小學生將智能手機帶入校園的建議”的具體內容。


建設綠色網絡,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是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內容。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視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引導中小學生合理上網、健康上網,取得良好成效。

一、加強政策指導。2018年8月,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8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學校教育本著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停課不停學”期間,教育部要求各地合理安排線上教學時間,控制學生電子產品使用時長,科學規范指導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產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

二、強化網絡素養教育。針對學生沉迷網絡和不理性消費等現象,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迷戀網絡和電子游戲等不良行為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推薦了“我是信息社會‘原住民’”“趣味編程入門”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學校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推動各地通過課堂教學、主題班隊會、專題教育、編發手冊、一封信等多種形式,持續開展網絡知識教育、預防網絡沉迷教育。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設立“網絡安全”專欄,從分析網絡沉迷危害性、解讀相關法律法規、講解防范辦法等多個角度進行教育引導,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素養。

三、開展專題教育活動。教育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習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幫助青少年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2017年起,教育部組織遴選了兩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實踐基(營)地,持續開展“圓夢蒲公英”暑期主題活動,鼓勵各地組織開展校外主題活動,引領中小學生走出校園、走出虛擬世界,防止網絡沉迷。各地各校組織開展合理上網主題演講等活動,通過主題班會、板報廣播、校園網站、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網絡道德、網絡法治和網絡安全專題教育。

四、規范學校日常管理。教育部督促各地各校嚴格規范和加強學校日常管理,要求各地研究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絡工作制度,并指導學校加強對校園網內容管理,建設校園綠色網絡。各校積極將預防沉迷網絡工作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理環節,規范學生使用手機。

五、凈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為凈化網絡環境,教育部積極配合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開展“凈網”“清朗”“護苗”、涉少年兒童APP集中整治、嚴格規范網絡游戲商場管理等各類互聯網領域專項治理工作,營造有利于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2020年8月,教育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先后部署開展網課平臺專項整治、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對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不良網絡文化、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網絡游戲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清理社會網課平臺違法有害信息,全面凈化未成年人網絡空間。

六、密切家校協同配合。推動各地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指導家長陪伴孩子時應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印發預防青少年沉迷網絡的《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提醒廣大家長從教育引導、以身作則、注重陪伴、疏導心理、配合學校等方面做好“五要”,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研制《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將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培養良好的媒介素養作為重要內容,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構建家校協同育人的格局。

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長效機制。一是積極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工作,加強對“網絡保護”章節內容的法律宣傳和權威解讀,保障和引導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網絡。二是將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正向引導,加強對中小學健康上網、合理使用智能手機的教育引導工作,鼓勵各地各校積極創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學校設施設備,加強對中小學生網絡和智能手機使用的日常管理。三是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凈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四是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發揮家長監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