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2 16:59:09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11月1日,在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中國金融學年會理事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金融學年會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表示,出現金融危機和風險的原因復雜多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各種利益驅動下,出于各種目的背離金融的基本規律而開展金融活動,并最終釀成風險。
尚福林提出了幾個方面的觀點,包括:始終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堅持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堅決貫徹國家經濟政策,促進發展結構調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企業不單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嚴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不斷擴大金融開放,促進創新發展等。

尚福林在年會現場發表演講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方面,尚福林介紹,歷史上我們成功清理了三角債,治理了金融亂象,有效應對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經受住了經濟周期的考驗,構筑了支持經濟發展的金融安全屏障。
尚福林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發展,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金融業在經濟當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一些國家出現了經濟過度金融化的現象。
他舉例說,一些發達國家經濟體的金融部門,其功能從為實體經濟提供傳統金融中介服務,更多地轉向金融市場交易,各種離實體經濟活動越來越遠的金融創新層出不窮,極易引發脫實向虛、金融空轉、資產價格劇烈波動等問題。金融固有的脆弱性和風險性上升的同時,也加大了對經濟發展的破壞性。
尚福林表示,從現象上看,現在金融危機已經取代了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危機,危機爆發的頻率越來越高,破壞力越來越強,這也告誡我們,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不僅僅是金融監管的任務,也是金融機構的任務,也是金融服務可持續的基本前提,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口。
尚福林強調,中國近些年的發展歷史也是我們對金融理論的認識不斷深化的歷史,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業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金融實踐作出理論上的闡釋和總結,提高新時期經濟金融改革發展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另一方面更需要在前期成果的基礎上立足國情,通過理論創新不斷完善我國現代金融理論。”尚福林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