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30 21:38:08
面對外界“布局四年尚未有矚目成績”的質疑,陳林回應稱,2016年只是思考一些問題,真正發力布局是在2019年。“做教育需要看長期,做教育產品跟做用戶產品很大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要很認真地對待產品,對待用戶。因為這關系到用戶的時間和前程,所以我們不希望做得很激進。”
每經記者|溫夢華 每經編輯|董興生
隨著教育賽道戰火愈演愈烈,低調探索四年的字節跳動,終于有了大動作。
10月29日下午,字節跳動宣布啟動全新的教育品牌“大力教育”,這意味著,字節跳動正在把教育業務作為自己最新的戰略重點。
作為字節跳動旗下首個公開發布的獨立業務品牌,大力教育承接字節跳動所有教育產品及業務,原教育業務負責人陳林出任大力教育CEO。發布會上,陳林表示,“大力教育”未來將專注于“大教育”領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溫夢華 攝
今年上半年,在線教育成為最火熱的行業之一,各路巨頭紛紛入局。從2016年開始關注,到2018年初步試水,字節跳動對教育賽道早已躍躍欲試。
“大力教育是字節跳動旗下全資子公司。之前說三年不盈利是我們表示的一個決心,也許會更長時間不盈利。我們的戰略決心是這個事情要長期投入,不要看短期的回報。我們相信這個行業有很大的創新空間,所以不僅僅是要堅持做,而且是長期可以做成的事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陳林強調。
“我們對教育行業的探索還在早期階段,這是一個很有創新空間和社會價值的行業。對人的潛力和創造力充滿期待,所以我們很早就對教育很感興趣。大力教育的品牌獨立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對教育事業會長期有耐心。”字節跳動創始人兼CEO張一鳴表示。
今年3月,張一鳴在八周年的全員信中特別提到,教育將是他重點關注的新業務方向。早在2016年,字節跳動就將目光聚焦教育領域;2018年至今,字節跳動通過陸續投資一些教育公司初步試水,包括領投美國高等教育創新公司Minerva。
每經記者注意到,目前字節跳動教育業務旗下產品包括清北網校、GOGOKID、瓜瓜龍啟蒙、開言英語、極課大數據、Ai學等。教育APP備案管理平臺顯示,截至目前,字節跳動已經備案了超10款教育APP。
談到設立獨立品牌的原因,陳林表示:“教育業務是一件和字節跳動此前的產品領域完全不同、但同樣擁有巨大價值的事情。長期看,字節跳動的教育業務需要一個自己的品牌。”他強調,“大力教育”未來將專注于“大教育”領域,不僅要深耕所有教育場景,服務所有教育生態參與者,更要關注人的成長。

陳林 圖片來源:字節跳動供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教育獨立品牌發布會上,大力教育還推出了首款教育智能硬件產品“大力智能作業燈”。不難看出,智能硬件設備也將是字節跳動教育業務的重點之一。不過,做硬件不僅難度大,且回報周期長。對于向來追求速度的互聯網而言,看起來似乎吃力不討好。
大力智能團隊負責人陽陸育坦言:“目前硬件的確不盈利,我們是虧錢在賣。”但他也強調,對于作業燈的推出,并不是一個純硬件生意。
“做硬件和快生意本質是不同的,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投資它。硬件是一個服務載體,未來在這個硬件生命周期之內我們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在后續服務中是可以盈利的。”
疫情催化下,在線教育市場加速,線上活躍用戶激增,互聯網巨頭紛紛加速入局,教育賽道的戰火愈演愈烈。
今年1月底開始,騰訊教育向全國中小學及高校等提供在線的直播課堂、在線課程等產品;2月,阿里通過優酷、釘釘為中小學生提供免費在家上學。與此同時,快手、B站等紛紛與公立學校和教育機構展開合作,上線教育專區。今年3月,猿輔導宣布完成最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
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保持逐年增長的態勢,2019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已突破4000億元。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疫情的助推下,在線教育加速滲透,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可達到4538億元。
巨頭的加碼和行業巨大潛力讓教育賽道的競爭愈發激烈,但強敵環伺下,加速發力教育的字節跳動要想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并不容易。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溫夢華 攝
面對外界“布局四年尚未有矚目成績”的質疑,陳林回應稱,2016年只是思考一些問題,真正發力布局是在2019年。“做教育需要看長期,做教育產品跟做用戶產品很大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要很認真地對待產品,對待用戶。因為這關系到用戶的時間和前程,所以我們不希望做得很激進。”
此前,陳林在談及字節跳動做教育時曾公開表示,未來三年,教育業務持續大力度投入,不考慮盈利。采訪中,陳林對此解釋道:“三年不盈利是我們表示的一個決心,因為做教育產品短期都是很難跑得出來。并沒有給每個業務團隊設立具體的盈利目標,這樣做會讓業務發展變形,但提速是必要的,尤其是人才密度、團隊建設的提速。”
在陳林看來,當下的教育賽道仍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加速下的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沒有本質區別。“現在都是模仿,把線下搬到線上。”而這,恰恰是字節跳動在教育領域的追趕機會。
采訪中,在被問及未來教育業務會不會單獨融資上市時,陳林坦言:“暫時還沒有特別思考這個問題,但是長期也不排除,因為教育是非常大的一個事情,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