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30 21:01:38
每經記者|張凌霄 每經編輯|段煉
金融是當前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動能之一。成都作為中西部地區“雙創”金融發展最為活躍的城市,其金融競爭力和影響力正在逐步提升。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編制的第4期中國“雙創”金融指數(CIEFI)今日正式發布。自2017年該指數首次發布以來,成都作為西部金融中心,其“雙創”金融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成都在“雙創”金融發展上總體表現良好,作為西部金融中心,成都的發展模式正在經歷重大轉型,這一轉變將助力成都未來的金融業發展。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凌霄 攝
根據CIEFI的最新數據,成都在“雙創”金融指數綜合排名中居全國第6位,為中西部地區第一,各分項領域保持著均衡的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成都目前投資機構數量居中西部第一,其“雙創”平臺也初具規模。成都打造的天府國際基金小鎮在成立后的4年中,成功引入機構數量已超過400家,管理資金總規模超過4000億元,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創投融資中心。
對于成都的“雙創”金融發展態勢,余凌曲評價道:“成都從總體而言表現非常好,成都在機構、服務、績效、生態這四個方面,都是排在全國前十,綜合排名排在全國第六。排名前10名有8個都屬于東部地區,只有成都和重慶是在中西部地區,而且成都是中西部排名最高的一個城市,說明在中西部的‘雙創’中,成都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帶動的作用。”
在余凌曲看來,成都在“雙創”金融發展相關的扶持政策出臺方面成果也可圈可點。“我們曾經應用了一個大數據爬蟲技術來評價(各城市)‘雙創’金融政策扶持的力度,我們用了九類金融產品(作為指標),包括知識產權抵押,創新創業擔保等等。成都是中國全面覆蓋了9方面的政策的城市之一,它的政策力度是非常強的。”
盡管成都已是中西部“雙創”金融的龍頭,但在具體細分領域也仍有進步空間。
余凌曲認為,成都在金融機構的引進和培育方面還可以做出更多努力。一方面,成都需要引入更多的中小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另外一方面,成都也可以借鑒一些東部地區的先進經驗,比如為孵化器提供更多附加金融服務,企業孵化更加有效率。
從1993年被國務院定位為西南地區金融中心以后,成都一直在探索加快金融創新的步伐。
去年12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了第十一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CDICFCI)”。成都金融綜合實力排名全國第五,排名較上期提升一名。
今年上半年,成都金融業實現了明顯增長。1-6月全市新增社會融資規模4640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4%,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127億元。證券交易額同比增長19%達到5.65萬億元,而直接融資為1377.3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6%。
然而,報告也指出,中國金融中心格局“馬太效應”明顯,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大金融中心對其他區域金融中心的優勢差距呈現逐漸拉大趨勢。
那么,作為西部金融中心的成都該如何縮小與滬深京的差距,并進一步發展其金融產業?余凌曲認為,成都本身具備了資源集聚的動能和動力,而現在成都正面臨一個發展模式的重大轉型,從資源集聚向輻射服務進行轉化,在未來新一輪發展中更加強調金融與產業實現更好的結合。“這種發展模式轉變的過程會為成都的金融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他說道。
成都在2020年將繼續提速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曾提出,成都將深入實施“交子之星”經濟證券化倍增行動計劃,推動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西部基地加快建設。加快推進區塊鏈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平臺建設,推動設立數字資產交易中心,扎實推進法定數字貨幣試點。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凌霄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