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30 19:23:56
每經記者|宋戈 每經實習記者|肖世清 每經編輯|廖丹
10月30日,由中國債券資本市場四十人論壇和中新經緯聯合主辦的“新視野新經濟新征程——中國債券資本市場四十人論壇第一屆峰會”在京舉行。會上,國開行原副行長高堅以“金融市場和創新經濟”為題發表了演講,高堅表示,金融市場和企業家才是經濟發展的兩個主動輪,因為財政和貨幣政策給經濟帶來的直觀效果不明顯,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還要來自企業家和金融市場的反饋。
此外,他指出,新經濟發展的本質是企業創新和金融創新的深度結合。推動金融深化,銀行要為企業打造量身定制的服務,和實業有更深度的結合。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針對新經濟,高堅給出一個新提法,他認為:“過去講經濟的三駕馬車,實際上是經濟的六個輪子,前兩個輪子是財政與貨幣政策,中間兩個輪子是金融市場和企業家,最后兩個輪子是消費和投資。”他表示,金融市場和企業家是兩個主動輪,因為財政和貨幣政策給經濟帶來的直觀效果不明顯,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還要來自企業家和金融市場的反饋。
“在中國,企業分為國企、民企、中小微企業,但銀行資金往往很難抵達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由此便引發了企業家、金融市場和宏觀貨幣政策之間的串聯問題。”高堅認為,而經濟中的問題,是宏觀政策釋放大量資金,但是這些錢由于傳導不通暢無法精準抵達實體經濟,而這個機制問題就是金融不夠深化,但新經濟的發展一定離不開金融。銀行屬于傳統經濟,其特點就是重復原有的經營模式,它不屬于創新經營。然而,從行業角度來講,傳統經濟仍然存在,目前傳統企業大約70%左右的市場占比,傳統經濟模式沒有改變,目前還有市場需求,但盈利會越來越降低;而新興經濟約30%左右,但這30%代表未來發展的方向。
同時,他指出,新經濟要有創新企業家、新產品,也要產生新需求。“就目前而言,刺激需求其實效果也不大,因為前面兩個輪子、后面兩個輪子不是主動輪。此外,新需求的增加一定要伴隨收入的增加,沒有收入增加無法提供需求增加。”高堅如是說。他認為,新經濟要有新的宏觀管理方式及新的宏觀經濟政策模式,新政策模式的核心就是金融市場的改革和發展。
理論上,金融市場由約300萬億銀行資產,外加債券資產、股票、保險資產、財富管理等,但總體而言,還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結構。高堅指出,與早期的銀行業務相比,現在銀行有了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如科技應用、OA系統、大數據風控等,但銀行最根本的推動抵押擔保作為信用手段進行貸款的本質沒有發生改變。所以,銀行業不是金融創新業,而金融創新業是跟隨資本市場發展出現的。
在高堅看來,疫情以后,美國股票增長最高的是科技類公司,反觀我國,是銀行等大型機構的股價在增長,實際上,這不是金融深化的結果,而是金融不夠深化的表現。銀行不是創新金融,創新金融一定是和資本市場有關系的,不是所有做資本市場都是創新,資本市場的創新一定要和企業的創新結合起來。
回顧資本市場發展史,高堅指出,早期的結合就標準化,把股票、債券標準化,標準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從資本市場出現股票債券、股權債權的證券化,這也說明金融發展的規律之一是不斷地標準化、證券化,以至于到現在金融資產、房地產、基礎設施各種現金流都可以證券化,證券化又帶來“金融深化”和“金融化”兩個概念,但兩者之間有較大的區別。他認為,“金融深化”是金融體制本身不斷地通過分工產生新的領域,這個分工規律是通過分工降低生產成本,其實標準化和證券化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的辦法。
關于未來金融發展方向,高堅表示:“其實就是量身訂做,美國那些大銀行現在都做量身訂做了,它不做存貸款,所以中國的金融體系一定是從以銀行業為主轉向以資本市場為主,資本市場又派生出衍生品市場,大大提升資本市場效率。”高堅進一步指出,在此背景下,銀行要做個性化定制業務,為消費者服務,和實業有更深度的結合。新經濟發展的本質也是企業創新和金融創新的深度結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