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30 07:10:33
每經記者|許戀戀 每經編輯|董興生 趙云
說完“大家好”,徐崢發現自己的話筒不響了,他調侃道,“果然是喜劇節”。臺下的李誕帶頭鼓掌,說“好笑”。氣氛一下子熱了起來。
10月26日,作為2020第六屆上海國際喜劇節藝術總監,知名導演、演員徐崢在笑果工廠宣布,本次喜劇節將于11月20日至12月31日正式回歸,總計有近200場喜劇演出及活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喜劇節今年特設了聚焦脫口秀板塊,由笑果文化聯合主辦,將帶來一個多月的喜劇表演。

徐崢李誕合影 圖片來源:上海國際喜劇節
本屆喜劇節是疫情之下演出市場恢復后舉辦的首個線下戲劇節。徐崢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喜劇這個形態更加國際化了,大家看到脫口秀的發展勢頭就能感覺到,不管是語言類還是肢體類都有了更多的代表作品,作品也不斷翻新,不斷結合當下、結合現實,這對新的喜劇人要求很高,包括文本、創作和表演。

脫口秀首次進入喜劇節,全國廠牌近50家
近兩年來,熱播綜藝《脫口秀大會》等在國內掀起了脫口秀的熱潮,脫口秀作為一種年輕態喜劇文化收獲了廣泛的關注。每經記者從現場了解到,2020年,隨著脫口秀行業的發展,全國新增脫口秀廠牌數量已近50家。
李誕向每經記者坦言,這幾年很明顯的變化是大眾對脫口秀的接受程度高了。“起碼采訪的時候,我不需要解釋脫口秀是什么了,以前有個經典問題,別人會問我脫口秀和相聲的區別是什么,我從去年開始聽不到這種問題了。”
作為藝術總監,徐崢介紹了今年的劇目情況,共包含“喜宴饕餮”、“喜劇嘉年華”、“笑談風云”三大版塊12個單元,涵蓋了話劇、音樂劇、脫口秀、戲曲、相聲、肢體劇等。徐崢表示,喜劇節整體將以國內原創為主,讓人感受本土喜劇力量的崛起。

笑果工廠內部場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許戀戀 攝
徐崢也向記者坦言,由于像脫口秀這樣的喜劇形式火爆,行業發展對喜劇人提出的要求也更高了,但基于這種向上的力量,“未來我覺得形成的劇也好,電影也好,也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面貌。”在徐崢看來,脫口秀的火爆,為喜劇行業帶來了新鮮血液。
每經記者注意到,徐崢經常出現在脫口秀綜藝中,他說自己是一個脫口秀愛好者。不過在脫口秀演員李誕的眼里,徐崢是一個為脫口秀操碎了心的愛好者。李誕告訴記者,有一次徐崢對自己在節目中的表現“很不滿意”,專門騎著共享單車,汗流浹背地去了笑果公司找他探討。“當時我還不在,徐崢真的很關愛我們,未來我們也會有更多合作。”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徐崢說,希望喜劇節這種形式能讓劇場觀劇成為晚間娛樂的主流方式,變成一種潮流。“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疫情后這樣的節點,尤其是這個特殊的節點,大家需要笑聲、需要歡樂、需要被治愈。”他表示,希望挖掘更多原創、新生的喜劇力量,未來希望通過人才培養、演出孵化、劇場運營來完成文化和商業的融合。
李誕也同時宣布,因疫情擱置的李誕全球巡演《李誕和他的朋友們》,也將在喜劇節上重新啟動,李誕將帶著他的一群脫口秀朋友們在上海文化廣場開啟首秀。李誕表示,目前笑果的演員規模已經超過80人,能夠有穩定的內容產出。喜劇節期間,笑果也會啟動首屆國際喜劇節脫口秀原創大賽,挖掘更多喜劇人,進一步激活行業。

“脫口秀熱”從線上蔓延到線下
2020年,《脫口秀大會》成功“出圈”,不管是引起爭議的女學霸Norah、喪萌的李雪琴,還是犀利的“溫柔一刀”楊笠,播出時期話題不斷。每經記者注意到,脫口秀這種喜劇形式線上的火爆已經延續到了線下,比如今年的脫口秀大會上,不少人在淘汰后都會加一句,“記得來線下看我”。

上海新天地笑果工廠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許戀戀 攝
雖然疫情期間線下生意艱難,但今年笑果在上海新天地開出了第三家線下店——升級版笑果工廠。笑果文化CEO賀曉曦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喜劇這種形式底層還是現場體驗,現場體驗的完整度、愉悅感等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最早就是線下做出來的,線下是我們的一個方向,也是本源。”
“單口只是一種,即興、看片等形式線下都會有,希望有好的場景和空間來承載我們的內容,觀眾看完線上綜藝,再到線下。”賀曉曦告訴每經記者,長遠的目標還是希望脫口秀有機會成為城市名片。“但線上我們還是一直在努力做,除了綜藝我們還在做青春喜劇類的產品。”
李誕則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個人愛好就是這樣的場景,“300人以下,很擠很黑”。“有的演員喜歡那種2000人的場景,也好玩,但那是另一種好玩,那種更像在工作,小一點感覺是在放松。”

脫口秀演員Norah 圖片來源:笑果文化供圖
每經記者了解到,目前笑果在上海的線下劇場非常火爆,有脫口秀愛好者直言根本搶不到票。而對笑果來說,線下模式的商業化路徑是否已經跑通也是外界關心的話題。
賀曉曦說,其實內部沒有把笑果工廠定義成劇場。“劇場只是我們私下這么叫,我們把笑果工廠定義為以內容為核心的線下喜劇消費空間,《脫口秀大會2》的時候,這樣的模式已經跑得不錯。”賀曉曦堅持認為,最好的喜劇內容應該找到它的觀眾,內容做好以后,商業模式是自然而然的。
記者|許戀戀?編輯|董興生 趙云 肖勇 王嘉琦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