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9 12:43:53
每經編輯|步靜
10月28日,教育部通過官網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2749號建議的答復》。對于人大代表提出“在中小學語文、政治、歷史課程中增加新冠疫情相關內容”,教育部稱,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教育部重視防疫抗疫相關內容進課程教材工作,及時組織力量研究部署融入安排。該部正組織開展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工作,結合當前防疫抗疫形勢,將在科學、生物學、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相關課程中,補充防疫抗疫相關內容。
原文如下: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教育部重視防疫抗疫相關內容進課程教材工作,及時組織力量研究部署融入安排。
一、在勞動教育體系頂層設計中明確教育要求
教育部牽頭研制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補充了“注重培育公共服務意識,使學生具有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災等重大事件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大力宣傳不畏艱難、百折不撓、敢于擔當的高尚品格”等內容,文件已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
二、在中小學相關課程中融入防疫抗疫相關內容
防疫抗疫相關內容主要分為防疫知識、抗疫精神兩大類。在新修訂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生物學等相關學科課程標準,以及新研制的勞動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相關專題教育文件中,都補充了防疫抗疫相關內容。
一是防疫知識教育。新修訂的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選修課程“傳染病與防控”“社會熱點中的生物學問題”等模塊,結合艾滋病、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SARS)的流行及防控等主題,增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關內容,幫助學生認識到傳染病的預防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傳染病防控的基本方法,提高預防傳染病意識;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在生物安全領域增加“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生物因素對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利益的危害”,在社會安全領域增加“提升應對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等社會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等。
二是抗疫精神教育。新修訂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模塊2:經濟與社會”部分,增加防疫抗疫內容,幫助學生了解黨和國家始終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基本事實,深刻理解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下一步,擬在義務教育相關課程中進一步強化教育要求
教育部正組織開展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工作,結合當前防疫抗疫形勢,將在科學、生物學、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相關課程中,補充防疫抗疫相關內容。一是補充防疫知識。組織開展專題研究,進一步強化以愛護保護動物為主的生態文明教育、以培養健康生活方式為主的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以應對突發新發傳染病疫情為主的公共衛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觀念,掌握一定的傳染病防控知識與技能,形成健康意識。二是增加抗疫精神。讓學生學習在防疫抗疫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培育公共服務意識和主動作為奉獻精神,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等內容,加強“四個自信”教育。
感謝您對教育事業的關心與支持。
(封面圖來自:每經記者 張健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