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09 10:57:57
每經記者|裴健如 每經編輯|孫磊
后疫情時代,國內豪華車市場正煥發出強大活力。
乘聯會數據顯示,1~8月,國內豪華車市場累計銷量約為153.3萬輛,同比增長8.3%,是三大細分市場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市場。
面對豪華車市場的強勢復蘇,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毛力民認為,英菲尼迪要把握好產品和營銷兩個關鍵點。“產品是關鍵,產品‘上新’要加快步伐,豐富產品矩陣,提升駕乘感受。在營銷層面,要抓住數字化、年輕化趨勢,營造品牌向上的氛圍,深入對內容的感情認知,真正觸達消費者。”毛力民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毛力民(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在2020年北京車展中,英菲尼迪QX60 Monograph概念車完成了全球線下首秀,展現了英菲尼迪下一代產品的設計思路和品牌發展愿景。據了解,全新一代QX60的量產車將于明年推出。
加快產品導入,推進電動化戰略
今年以來,疫情給整個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但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國內車市正在快速復蘇,豪華車更是成為復蘇最快的細分市場。
“我們堅信市場持續向好。面對疫情,英菲尼迪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比如,為經銷商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強對經銷商員工的關懷等。在這些舉措的推動下,我們的月銷量不斷提升,屢創新高。對于英菲尼迪來講,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毛力民坦言。
面對2020年下半場的競爭,毛力民對車市四季度的預期要好于三季度。“‘才貌雙全’是英菲尼迪的標簽。在外部環境變化之下,我們在產品‘上新’方面要加快步伐,豐富產品矩陣,提升駕乘感受,才能迎上、趕上這一波上升勢頭。”毛力民認為。
正是基于此,英菲尼迪做好了一系列的新產品規劃。其中,全新一代QX60將于2021年面世。“QX60 Monograph概念車是一針‘強心劑’,選擇北京車展全球線下首秀預示著距離下一代車型上市已經不遠。之所以選擇在北京車展進行新車的全球線下首秀,展現出英菲尼迪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與決心。對于后續車型的推進,我們已經有了詳細規劃。后續車型都會根據中國市場的要求來打造。”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高政浩表示。

東風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高政浩(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除了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英菲尼迪的電動化戰略也在加速推進。按照規劃,英菲尼迪的短期目標是推出電動車型,中期目標是豐富電動車產品陣容,長期目標則是持續推進電動化戰略。
“英菲尼迪的電動化戰略基于英菲尼迪豪華車品牌的戰略打造。英菲尼迪與日產都有著非常深厚的EV技術沉淀,在全新電動產品架構上,英菲尼迪會基于聯盟的技術優勢、平臺優勢、資源優勢,充分利用日產的e-POWER與純電動化技術,實現英菲尼迪在技術和產品上的優勢最大化。”高政浩說。
品牌打造要堅持“量利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發動產品攻勢,英菲尼迪也在不斷加強品牌力和體系力的建設,并通過內容、形式、渠道等多方面的創新,推動品牌營銷向數字化轉型。
“在品牌打造上,英菲尼迪不僅要堅持品牌向上,還要兼顧‘量’和‘利’。”高政浩告訴記者,面對今年的特殊情況,東風汽車對旗下的事業板塊進行了調整,英菲尼迪堅持豪華品牌的定位始終不變。同時,品牌發展需要一定的彈性與韌性,英菲尼迪始終保持自己的節奏穩步向前。
在客戶關懷層面,今年7月,英菲尼迪進一步升級客戶服務舉措,將新車免費保養服務由1次基礎保養升級為6年或12萬公里免費基礎保養,并新增4年或10萬公里免費事故救援服務。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在經銷商層面,今年以來,東風英菲尼迪秉持“家人觀念”,頒布了一系列幫扶政策,保收益、促穩定,為經銷商“減負”,助力經銷商實現健康經營和長久發展。“到現在為止,東風英菲尼迪經銷商網絡數量保持穩定狀態。我們認為,在經銷商網絡方面,關鍵是讓現在經銷商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毛力民表示。
毛力民認為,隨著以智能化、電動化為代表的“新四化”浪潮的沖擊以及特斯拉、蔚來等新勢力造車企業的崛起,豪華車市場的競爭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車企要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以創新形式進行新一輪比拼。
正是基于此,今年4月,東風英菲尼迪首次以“云上市”形式發布了新QX50,并簽約英菲尼迪品牌代言人張若昀,推出以穿越劇形式制作的創意短片,從內容、形式、渠道上進行創新。
“成功的路上不分先后,需要企業穩扎穩打,不忘初心、始終如一地堅持先進技術與獨特設計的探索。我們要抓住數字化、年輕化趨勢,營造品牌向上的氛圍,深入對內容的感情認知,真正觸達消費者。”毛力民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