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11 22:53:34
8月10日,搜狗公司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報告顯示,自然交互和知識計算領域的業務布局已在搜狗初顯成效,在AI賦能下通過語音、視覺、翻譯、對話、問答等前沿技術,搜狗各業務線均實現了創新和突破。
數據或是最直觀的表達,第二季度搜狗營業收入超18億人民幣。手機輸入法第二季度日活用戶數同比增長6%,達4.84億;日均語音請求量峰值超過14億次;智能硬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
打造知識引擎大力發展AI醫療健康
二季度搜狗將公司使命升級為“用領先科技讓表達和獲取知識更簡單”,在新使命的驅動下,搜狗傾力打造知識引擎,以知識生產與計算構建知識生態,力求將傳統搜索的“獲取信息”變為“獲取知識”。以知識生產為例,二季度搜狗繼續重點建立百科、漢語等通用及垂類內容,通過知識圖譜的升級,直接促使該品類相關內容點擊率大幅提升90%;同時在知識計算層面,也持續優化搜索品質,飛速提升首條問答的覆蓋率。更有價值與意義的是,搜狗正緊握時代脈搏,急公眾之所想所需,不斷擴大搜狗的醫療健康版圖,持續發力發展AI醫療健康業務。早在幾年前,搜狗便已經與全國多家三甲醫院展開合作,通過上線“三甲醫生權威解讀功能”,使得用戶足不出戶即可通過疾病關鍵詞查詢等功能,直接獲得由全國知名專家提供的權威、專業的解讀內容,涵蓋音頻、視頻、文章、問答等多種形式,并優先呈現權威與專業的內容,從根源上減少虛假醫療信息帶來的風險。
除此之外,搜狗近年還陸續推出了就醫指南、智能問答機器人等醫療相關的功能。在此期間,搜狗自身積累并建立的權威醫學數據,也促使了自身技術的不斷更迭。第二季度搜狗正式成立了AI醫療中心,進一步擴大著“互聯網+醫療”的產業邊界。該中心基于自然交互和知識計算技術,重點打造以職業分身為特色的醫療服務,全球首款AI飲食助手工具,正是搜狗的得意之作。該功能基于中國營養學會權威指導,以覆蓋全人群、全食材、全疾病的權威知識庫,搭載積累15年以上的知識計算與自然語言處理能力,以“AI營養師”的形式擬人化回答不同用戶提出的專業問題,更可以全天候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營養方案定制。
輸入法技術再升級!個性化定制“幫你聊”
伴隨搜索技術不斷突破的,是搜狗輸入法向AI助理的持續升級。第二季度,作為輸入法行業的領軍者,搜狗再一次展示了自身卓越的創造力與洞察力。在AI的深度賦能下,搜狗輸入法如今已經實現手寫、多語言、無障礙等多場景垂直輸入,其中無障礙智能鍵盤直接助力視障用戶的輸入效率較往日提升60%以上。
近日,搜狗獨家上線的“智能汪仔”更開發出獨一無二的“幫你聊”功能,幫助用戶在各類社交軟件的聊天中根據不同場景智能補全聊天內容。有了它,不僅可以“一鍵拯救”不知如何恰當回復好友消息的社交恐懼癥們,還大大提升了聊天效率、豐富了軟件聊天的趣味性。“幫你聊”的背后,是搜狗基于大數據算法為每一位用戶原創化推薦的輸入內容,千人千面絕不雷同。如今這一貼心的功能已經滲透超50%的自有用戶,用戶增長率也在第二季度再攀高峰。從表情包到文字輸入,從社交到垂直平臺,搜狗以技術的更迭為用戶不斷提供了新鮮而實際的使用體驗,也為輸入提供了更多表達的可能。
軟硬件協同助力,拓展人機交互能力
AI硬件是搜狗語言為核心AI戰略的重要方向,也是輸入法的戰略延伸,通過發展AI硬件,打造VPA助理、拓展人機輸入輸出能力,搜狗正通過大幅提升研發能力,不斷拓展著自己在AI領域的布局。
以錄音筆為例,AI錄音筆在連接電腦端后無法下載應用,在輸入法管理器中可直接進行本地播放、轉寫、編輯及云同步等具體操作,為用戶極大拓寬了使用條件。而搜狗輸入法生態的全面聯動,使得AI錄音筆用戶可以通過登錄自身的輸入法賬戶來實現符合自身語言習慣的個性化輸入,大幅提升語音轉寫準確率。而從技術與用戶服務層面,AI硬件與輸入法互相作用、共同進步。技術方面,輸入法有語音識別、翻譯、變聲、智能汪仔預測/聯想等技術及產品能力;而以此對應到智能硬件中,AI錄音筆也是基于語音識別、翻譯、標記等能力實現了轉寫、翻譯、智能摘要等能力。而以用戶服務角度來看,二者的初心都是為了保障人機輸入能力持續進步,降低用戶獲取知識與表達的門檻。這既是品牌的一貫使命,也是AI戰略布局持續的發展目標。
智能物聯時代,AI賦能既是產業發展的助燃劑,也是提升用戶體驗、鏈接科技與生活的技術橋梁。以AI能力構建用戶價值為導向全面升級核心產品與服務,對于搜狗來說,這既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戰略升級的具體目標。近期,騰訊有意非約束性收購搜狗的消息,某種意義上也正是對搜狗公司價值及技術前景的肯定。文/萬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