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思派健康總經理鐘能聰: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一城一險”有利于提高效率、節約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15 15:38:24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陳星    

只需幾十元保費,可享百萬保額,不限年齡,還可帶病投保。 

近一段時間以來,主打“惠民”標簽的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以“一城一險”的模式闖入大眾視野。在成都,由四川省醫保局、成都市醫保局指導,十家保險公司聯合承保的“惠蓉保”上線一個多月承保人數突破310萬人。6月底至7月初,杭州、長沙、貴陽、連云港等4個城市也接連推出了定制化的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 

數據顯示,在中國,近五年個人衛生總支出復合增長超10.5%,2018年達到16912億元,該部分醫療費用主要由客戶個人承擔,醫保無法涵蓋,亟待商業健康險覆蓋和保障,未來其增量將是商業健康險潛在的市場空間。在業界看來,繼“百萬醫療險”之后,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有望成為健康險市場的又一“黑馬”,成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定制化、保本微利的創新型健康險到底為何能成行?近日,思派健康總經理鐘能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以健康管理平臺視角揭秘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的探索與實踐。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多地開花

NBD:近年來,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已在深圳、南京、廣州等多個城市落地,這類產品對接醫保,由保險公司承保,一城一險,您如何看待此類產品模式和探索路徑?

鐘能聰:目前有十余個城市開展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項目,可以根據政府參與程度,將此類產品模式大致分為四類:

首先是強參與的深圳模式。2015年深圳市推出“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深圳模式的籌資方式為“個人賬戶劃扣+企業團體投保+個人自愿繳費”。得益于深圳市政府和醫保局等部門的大力推動,2019年,該項目參保人數已經達到750萬人。此后,珠海等地也采取了個賬劃扣招標、投標的形式。 

第二類是政府參與程度較高,在今年5月份新試水的成都模式。2020年4月,成都市發布《關于促進健康保險發展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試行運營承保分離、分工明確、平衡制約、多方共贏的健康保險運行新模式。醫保局作為指導單位無疑有利于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這也在成都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推出后的火爆程度中得到印證,該項目的日投保量達到幾十萬人。 

第三類是輕指導模式。由于醫保局主導的產品模式難以復制,廣州等地探索更輕量化的產品模式,這也是此后開展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探索的一大趨勢。2019年12月,“廣州惠民保”開通參保通道,目前廣州承保人數約70萬人。

第四類最為典型的城市是安徽蕪湖、四川德陽等城市,以純商業化的模式操作。

NBD:除了政府部門的支持,成都模式的高轉化率還有哪些原因?

鐘能聰:一方面得益于由多家保險公司共同承保的形式,包括大型險企在內更多保險公司的參與,有利于緩和單一公司承保所面臨的壓力;另一方面,由健康管理公司搭建平臺,有利于在市場推廣支持等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

“一城一險”模式更有針對性

NBD:與常規的商業健康險不同,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采取“一城一險”的形式,在實踐中有哪些突出的優勢?

鐘能聰:不同城市的經濟水平、人口結構、地域特征各有差異,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根據每個城市特色定制產品,可以做有效補充,有針對性的保障。比如:華南地區的地中海貧血是當地的特色病,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相關的特效藥報銷;在老齡化嚴重的上海等地,如果參照產品定價較低的深圳,則會面臨賠穿的風險。

此外,相較于全國推廣,“一城一險”的形式更有利于提高效率、節約成本。

NBD:目前來看,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以醫保目錄范圍內報銷,并增加特效藥報銷及送藥服務為產品特色,這將是此類產品的常態嗎?

鐘能聰:在醫保的基礎上有效銜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我們做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的初衷。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通過一定免賠額(比如2萬元)的設計,以更低的保費覆蓋大病風險,目前主要對接醫保、并覆蓋特效藥報銷。

但在健康險產品的探索嘗試中,最核心的還是健康管理,比如美國聯合健康也是以醫療健康管理為主,保險作為支付手段。在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要解決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中,特效藥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特效藥服務受益的人群數量也十分有限。未來,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應該包含更多醫療健康管理問題,比如疾病分診、重疾早篩和用藥指導等,而思派在這些領域均有較深入的布局。

經營持續性方面更具優勢

NBD:作為有惠民性質的健康險產品,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的價格普遍在幾十元,定價低是否面臨著更大的盈利挑戰?

鐘能聰: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這類業務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平臺方都是保本微利的,未來也一定是處于盈虧平衡之間。

未來產品價格調整要參照幾個維度,包括是否增加了保障范圍,賠付率是否上升等。以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為例,保費從首年的20元/年,逐漸上調至29元/年,2019年再次上調至30元/年,這也是短期健康險常見的經營手段——通過調費來實現持續經營。

不過,由于政府的支持和產品的普惠性,與常規的商業健康險相比,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的價格定位會一直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NBD:您如何看待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的市場定位和未來空間,以及其與百萬醫療險在短期健康險市場上的競爭關系?

鐘能聰: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與百萬醫療險應該是補充和協同的關系,而非競爭關系。

首先,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的普惠性一般體現在年齡不設限、慢病人群也能保,這與對年齡、健康狀況要求較高的百萬醫療險形成互補。對于能購買百萬醫療險但價格很貴的人群而言,此類產品也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其次,在醫療責任上,百萬醫療險范圍更大,而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的優勢也較為明顯,作為有政府參與的保險產品,與其他的短期健康險相比在經營持續性方面更具優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普惠性 健康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