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專訪丸美股份董事長孫懷慶:“逼上梁山”做眼霜 市場這個老師“沒上課就要考試”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31 23:08:20

 每經記者|王帆    每經編輯|魏官紅    

“彈彈彈,彈走魚尾紋。”

憑借著這句令人“眼前一亮”的廣告語,丸美從眼霜起家,走過早期的野蠻生長、IPO長跑,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成功敲開A股市場的大門。

作為“眼霜第一股”,丸美股份(603983,SH)登陸資本市場后被貼上了形形色色的標簽:“品牌單一”、“價格虛高”、“重營銷輕研發”……

外界有著太多的好奇:丸美股份如何從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成長為國內化妝品市值第一股?如何在外資品牌的夾擊下打下江山?靠傳統經銷渠道崛起后,能否玩轉時下流行的電商直播和社交營銷?

民營企業發展也是歷年兩會的重要議題之一,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每日經濟新聞《專訪董事長·第二季》欄目專訪了丸美股份董事長孫懷慶,聽他講述丸美股份創業18年以來的故事。

面對化妝品市場激烈的競爭,孫懷慶說:“市場這個老師很殘酷,沒有上課就要考試。”但他不著急,堅持“小步快跑”,不做“弄潮兒”。

▲孫懷慶

3次IPO終如愿:我們這么優秀的企業為什么沒被認同?

2019年7月25日,上交所交易大廳燈光璀璨,人頭攢動,這里正在舉行丸美股份上市儀式。

孫懷慶沒有打上領帶,而是別出心裁地系著領結,披上了象征喜慶的紅色圍巾,在掌聲雷動中,敲響丸美股份上市的銅鐘。

“丸美這艘船自此駛入大海,未來可能碰到驚濤駭浪,但也可能會變成萬噸巨輪。在這之前,丸美都是在內河,相對安全,但想象空間小,成長可能性也小。”孫懷慶這樣形容丸美股份的成功上市。

對于孫懷慶而言,帶領公司走向上市是他“人生僅次于高考的第二大工程”。不過,在敲鐘的那一刻,孫懷慶的心情并沒有特別興奮,“因為這個過程太漫長了,興奮早在路上被消化了”。

丸美從2009年就立下了上市宏愿,但到2019年才成功上市。十年來,公司的代言人換了一批又一批,當初與其一同排隊的化妝品企業珀萊雅也已率先一步上市。眼看著上市計劃受阻,孫懷慶心里也是五味雜陳。

2016年11月16日,是丸美股份第一次上會被否的日子。彼時,孫懷慶著實想不通:“我們這么優秀的企業為什么沒被認同?”在那段時間,孫懷慶的壓力頗大,他不斷思考,試圖與逆境“握手言和”。

也是在這期間,孫懷慶領悟到了一種與“全世界和解”的心態:“現在回過頭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事與愿違,那就是另有安排。在不斷沖刺IPO的過程中,我們用上市公司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包括內控制度、信息披露、團隊建設等,讓我們企業變得成熟,讓實控人也變得成熟。”

在這樣的心態引導下,丸美股份終于在第3次闖關IPO時成功過會。上市后,公司股價迅猛上漲。2019年9月,在上市短短40天后,丸美股份便奪得A股化妝品市值“桂冠”,如今市值已超340億元。

在躊躇滿志首次沖刺IPO的2016年,丸美股份曾在內部立下3年~5年達到化妝品市值第一的目標。“按當年的計劃,2019年應該實現市值目標,(雖然上市晚了但)一點也沒耽誤。”孫懷慶頗為激動地說道。

創業求生存:布局眼霜賽道,是被“逼上梁山”

回顧18年來的創業歷程,孫懷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講起了許多隱藏在角落里的低谷時光。

上世紀90年代末,離開國營廠穩定工作的重慶人孫懷慶,向東南出發,來到廣州創業。2002年,憑借著在化妝品行業積累的多年經驗,孫懷慶決定與一家日本企業合資100萬元,創辦丸美股份的前身——廣州佳禾化妝品制造有限公司。

盡管已經過去了18年,孫懷慶仍對創業之初國內化妝品市場的激烈競爭印象深刻。他細數道:“2002年賣得最好的化妝品,在北方是7元的大寶,在南方是10元的小護士。那一年,自然堂的均價為30元,OLAY玉蘭油50元,歐萊雅75元,最貴的是歐珀萊90元。”

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家規模不大的化妝品企業,卻開出了讓外界瞠目結舌的單價——130元,比當時歐珀萊的價格高出40%以上。“我們哪里有它們(競品)規模大?我們規模那么小,定它們那個價錢就沒錢賺了。”孫懷慶感到十分無奈。

初創品牌沒有知名度,再加上價格高昂,丸美難以說服消費者為其買單。屢屢碰壁之后,孫懷慶問自己:“你還有什么機會?”經過反復思考,他最終找到了一個細分的藍海市場——眼部護膚。

在十幾年前,眼部護膚是化妝品企業最不愿意觸碰的領域之一,因為眼部是面部肌膚中最易疲勞、最難以護理、最脆弱的部位,很容易吃力不討好。“再加上眼部面積小、用量少,做不大,就更沒有企業做了。”孫懷慶說道。

競爭對手的“不愿意”和“不屑于”,反倒成為了丸美的機會。孫懷慶決定,一頭扎進眼霜賽道,不回頭。

“我當然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但我已經沒路可走了,它起碼是條路。我不想說自己有多么高瞻遠矚,只是被‘逼上梁山’罷了。”孫懷慶笑稱,“市場這個老師很殘酷,沒有上課就要考試。”

孫懷慶感慨道:“18年如一日,我們專注于眼部護理的研究,天道酬勤,終于成長為中國眼部護膚的第一名。”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丸美旗艦店連續6個月在天貓眼部護理套裝類目排名第一,在京東眼霜類目排名前三、國貨排名第一。

而公司招股書披露,2018年,丸美股份眼部護膚類產品的單價為184.18元/百克,屬化妝品里的中高端價位。而正是由于眼霜單件容量小、銷售單價高的特點,丸美股份毛利率和凈利率都堪稱“業內第一”。

記者查詢發現,2016~2019年,丸美股份綜合毛利率穩定在68%左右,相較于行業里國內其他品牌,具有較強競爭力。除了毛利率,其凈利率也維持在較高水平。

借營銷起飛:丸美是國創品牌,廣告是剛性成本

孫懷慶是個不折不扣的廣告迷。前陣子,他每天都看熱播電視劇《安家》,觀察丸美在劇中廣告投放的情況;最近,他在追丸美代言人周迅主演的《不完美的她》,讓自己保持對代言人作品和討論度的關注。

憑借出色的營銷才能,孫懷慶被業內貼上了“營銷天才”的標簽。其實,早在2007年,他就開啟了丸美的品牌營銷之路。

那一年,在經歷了5年的摸爬滾打后,孫懷慶決定用賺到的錢,大力布局市場營銷,請來丸美首位代言人——港姐冠軍、金像影后袁詠儀。

當十幾秒的電視廣告在央視、湖南衛視等主流電視臺播出后,那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語——“彈彈彈,彈走魚尾紋”,讓丸美品牌一炮而紅。在隨后幾年時間里,梁朝偉、周迅、彭于晏……這些星光熠熠的演員,陸續成為丸美代言人。

而在借營銷起飛的初期,丸美被外界認為是日本品牌,引來諸多質疑。回憶起當年的爭議,孫懷慶強調,丸美最初的確是中日合資,“丸美是一個一誕生就有擁有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并且深得日本技術精髓的國創品牌。‘丸美’二字,‘丸’為圓,‘丸美’即以圓為美,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觀。”

“2007年,可以說是丸美的起飛點。那一年,我們在電視媒體廣告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也開始免費派發我們的試用裝到終端,配丸美專柜,把我們能想到的營銷策略全部用了上去。”孫懷慶回憶道。

但隨著丸美股份IPO,營銷費用的公開披露也讓公司陷入“重營銷、輕研發”的質疑當中。

2016年~2019年,丸美股份用于廣告宣傳類的費用支出占當年營收比例約為21%,研發費用占比則超過2%。同行業上市公司中,珀萊雅、上海家化同期廣告費用占營收比重約為20%和30%,研發費用占比也均達到2%。

“廣告宣傳是快消品的剛性成本,而研發占比達到2%已經算是行業高水平。日本資生堂的研發占比僅有1.6%。20%的推廣費用我們在今后都不會減少,還要把研發占比突破3%。”孫懷慶回應稱,“節約廣告費,轉變為利潤,對我們來說太容易,但對品牌的長遠發展來說并不好。”

“化妝品是半個造夢行業。我們要保持品牌的知名度,我們要想的是品牌的事。”孫懷慶說。

多品牌之路:化妝品是雙增長行業,瞄準并購擴張

孫懷慶喜歡把化妝品比喻為車。

在他看來,國產化妝品品牌中大部分是10萬元價位的車,丸美是國貨中十分另類的20萬元價位,而丸美的主要競爭對手OLAY、歐萊雅、資生堂屬于40萬元的車。

孫懷慶也思考過,在深耕中高端產品多年之后,公司能否將品牌矩陣往低價位延伸?“我們當時有個幼稚的想法,認為在10萬元的車子里,是不是有我們的機會?結果一切進去,發現‘血流成河’。”

孫懷慶口中10萬元的車,就是春紀品牌。在創立之初,春紀就被寄予了補充產品線、進軍大眾化市場的厚望,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邊是丸美,一邊是春紀,我投入一塊錢,產出完全不一樣,你覺得我應該把錢投在哪里?”孫懷慶反問道。

盡管在春紀之后,丸美股份還布局了新的彩妝品牌——戀火,但公司對丸美品牌的依賴局面至今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2018年,丸美、春紀、戀火三個品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05億元、1.43億元和2667.25萬元,分別占總營收的89.25%、9.06%及1.69%,表現懸殊。2019年年報顯示,丸美品牌實現營收16.59億元,同比增長18.08%,占總營收比重升至92.17%,春紀則整體略有下滑,3個品牌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

縱觀全球化妝品行業,擁有多個十億元銷售級別的旗艦品牌,已經成為國際大型化妝品集團的“標配”,多品牌管理也成為考驗化妝品公司的“試金石”。

巴黎歐萊雅、蘭蔻、圣羅蘭、阿瑪尼、美寶蓮,這些都是歐萊雅集團旗下亮眼的“名片”,雅詩蘭黛集團擁有海藍之謎、倩碧、祖馬龍等知名品牌,寶潔旗下則有SK-Ⅱ、OLAY、沙宣等品牌。

相比之下,丸美股份目前僅有丸美品牌“一枝獨秀”。公司下一個十億品牌會在什么時候出現?

孫懷慶并不著急,他說自己在積極蓄能、等待機會。4月7日,丸美股份宣布合資成立規模1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聚焦化妝品相關領域優質企業,重點關注護膚、彩妝等行業品牌及上下游產業鏈。

其實,從籌劃IPO開始,孫懷慶就瞄準了未來并購的機會。

“我們的幾個國際競爭對手都是上市公司,他們都是通過并購實現擴張。”孫懷慶舉例稱,“歐萊雅集團只有巴黎歐萊雅這個品牌是自己培育的,其他28個品牌都是收購;在資生堂集團30個品牌中,7個是自有的,23個是并購的。”

在孫懷慶看來,化妝品是個雙增長的行業,使用化妝品的人越來越多,使用的品種也越來越多。這也是丸美股份并購邏輯形成的基礎。

不過他也強調,丸美股份的并購邏輯是核心多元化,而并非外延式。

在孫懷慶看來,丸美股份對多品牌戰略已經做好了充分的知識儲備。“我們會在并購的路上小步快跑,不給你驚喜,也不給你驚嚇,但會贏得你持續點贊。”他坦言,丸美股份要做的是長跑選手。

新渠道變革:社交媒體是春天,直播不應僅是打折

今年1月1日,丸美股份成立了一個新部門——社交媒體部。這個部門的帶頭人,是一位1995年出生的年輕人。

孫懷慶特地給社交媒體部劃定了一個門檻:非90后不得加入。春節過后,公司還組建了直播中心。

“最近發生了幾個比較大的事情,第一是社交媒體的流行,以‘兩微一抖小紅書’為代表,第二是直播的電商風潮,第三是私域流量。”孫懷慶對公司擁抱新興渠道充滿期待:“我始終覺得社交媒體是丸美的春天,因為我們產品特別有講頭,每個產品我都可以給你講很久。以前一條廣告就15秒,我能講啥?”

事實上,從傳統經銷渠道成長起來丸美股份,想要在新渠道進行變革并非易事。

一直以來,丸美股份經銷(含線上、線下)收入貢獻了大部分營收。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丸美股份登記在冊的終端網點數量超過1.6萬個,其中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的終端網點數量占比分別為2.89%、17.8%、79.31%。

經銷渠道是優勢,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依賴和風險。盡管在電商領域早有布局,但仍面臨社交電商和直播電商等新業態的沖擊。丸美股份的做法是,從經銷一線抽調優秀的導購回來做直播。

這些被稱為“尖刀”的金牌導購,組成了8人的直播團隊,每天專職直播6小時。“我們的‘尖刀’都是在一線和顧客面對面的鍛煉中成長起來的,對產品、品牌、銷售技巧十分了解。”

在孫懷慶看來,如今部分電商直播是產品打折時的“大喇叭”,這是不可取的做法:“每天都聽到你這個牌子在打折,那這個牌子在消費者心目中還有心智嗎?你要打折的時候讓大喇叭喊一嗓子是有用的,因為有更多的人知道你打折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他認為,任何渠道變革,都是要站在品牌心智上進行產品銷售。今年,孫懷慶給春紀品牌設計了較高的增長率目標,賦能春紀向年輕的新銳電商品牌轉型。

此時布局新渠道是否為時已晚?孫懷慶笑稱:“我知道這一點兒也不算早,也不新了。電商、微商、社交媒體、私域流量都是工具,并不難獲得。而做好產品是需要時間的。”

“我們不做弄潮兒,小步快跑是為了防止摔跤。”他最后補充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