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31 08:29:36
每經編輯|李凈翰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5月30日15時24分(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22),搭載兩名美國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
本次發射原定于當地時間27日進行,但當日由于天氣原因,擔心接觸雷電,發射在最后時刻取消改期至本次發射時間。美國航天局29日早些時候稱,這一時間發射的可能性是50%。據美國媒體報道,當天發射前天氣狀況“良好”。這是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宇航員送往空間站。
視頻來源:騰訊視頻
事實上,SpaceX的雄心壯志遠不止于此。該公司目前正在研制一種名為“星際飛船”(Starship)的新型巨型火箭,有朝一日可能把人類帶到月球和火星等深太空。
公司成立18年來首次載人航天發射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 一枚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發射升空,將SpaceX的“龍飛船”太空艙送入軌道。

圖片來源:NASA
第一階段分離完成后,掌聲雷動!

圖片來源:NASA
本次任務代號Demo-2,是載人龍飛船的最終試航,用來驗證和NASA合作的載人航天系統,包括發射臺、火箭、航天器等的操作能力。

圖片來源:NASA
過了約10分鐘,獵鷹9號也在完成任務后落地,這也是SpaceX成立18年來第一次把人類送上太空!
NASA的兩名宇航員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大約需要19個小時才能達到空間站,即美國東部時間5月31日上午10點29分(北京時間5月31日晚上10點29分),他們將在那里停留1~4個月時間。

圖片來源:NASA
無論是對于NASA,還是SpaceX,這都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發射。自2011年NASA航天飛機退役以來,這是首次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任務,標志著美國恢復將人類送往太空的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1972年至2011年,是美國載人航天的黃金時代。90年代是航天飛機最鼎盛的時期。
但后來,事故高發,航天飛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全球歷次載人航天失事中,一共造成22位宇航員喪生,其中美國航天飛機就占了14位,占比高達63%!
對NASA 來講,有兩次致命的航天飛機事故--- 1986年的挑戰者號和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
哥倫比亞號解體之后,NASA不得不考慮開啟一個后航天飛機時代,于是私營企業開始入主載人航天。
計劃將100萬人送上火星
如今的SpaceX擁有7000名員工,擁有一系列了不起的成就。比如,它是第一個將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私營實體;第一個利用再返回火箭的主要部件的公司;第一個發射航天器與軌道國際實驗室連接的私營實體。
據新浪科技,盡管SpaceX的第一艘“星際飛船”的原型還沒有建成,但其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身兼特斯拉CEO)已經制定了宏偉的計劃,包括將人類送上火星。
馬斯克今年1月曾表示,SpaceX有能力在2050年之前將100萬人送上火星。他提出了每年建造100艘星際飛船的目標,每當地球和火星軌道同步時,就把大約10萬人從地球送到火星。

馬斯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然,在這個大膽的愿景和現實之間有很多障礙,但對于SpaceX來說,今天的成功就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
業界:SpaceX未來可能比特斯拉還值錢
據證券時報,不論是SpaceX還是特斯拉,馬斯克都是最大股東,他擁有SpaceX約54%的股份,在特斯拉占有的股份超過20%。
目前特斯拉最新市值1548億美元,今年以來累計漲幅已達99.6%,實現翻倍。根據Sharespost,SpaceX的估值從2015年的101億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333億美元。但業界認為,SpaceX的發展前景觀察,未來可能比特斯拉還值錢。
2018年,SpaceX首次成功發射全球載重量最大的火箭Falcon Heavy(重型獵鷹),進入全球商業發射市場。根據FAA統計,SpaceX在全球商業火箭發射市場的市占率從2013年的13%,上升到2018年的52%。
SpaceX在成立后十余年的時間內,極大降低了火箭發射成本,目前獵鷹9火箭的發射價格只有主要競爭對手阿里安五號的30%。SpaceX以每2~3周進行一次60顆衛星發射的速度,部署其星鏈計劃,有望到2020年年底成為全球最大的衛星互聯網運營公司。
自2000年以來,高盛估計,有133億美元投資于新成立的航天初創公司。摩根士丹利認為,到2040年左右,“太空工業”產值增長超過萬億美元。
SpaceX的商業成功,吸引了包括BlueOrigin(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投資)在內的全球創業加入商業火箭市場。中國也涌現出藍箭航天、星際榮耀、零壹空間、深藍航天等一批優秀的民營火箭制造公司。
其中,星際榮耀的雙曲線1號已成功入軌發射,藍箭航天的天鵲發動機(80t推力)已成功完成100%推力100秒試車。快速發展的中國低軌小衛星與微納星座市場可能成為這些企業第一片藍海。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新浪科技、證券時報、新智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