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7 16:03:39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星
5月27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三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采訪。
一場疫情,讓我們多了很多新的生活習慣,比如出門掃健康碼、線上學習、線上開會……這些新技術和新應用是怎樣在疫情期間突然暴發涌現的?對社會治理水平提升有什么作用?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首席執行官王小川表示,作為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對這個問題很有感觸。他說,抗疫已經取得階段性成績,回看前幾個月,上千萬互聯網從業者已經成為我們同舟共濟一起抗疫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新華社
他介紹,在武漢最艱難時,互聯網公司承擔起責任:盒馬鮮生每天為醫務工作者送上300份熱飯;滴滴的疫情防控碼幫助乘客更好地了解車輛衛生情況,同時可登記跟疾控中心進行聯動;搜狗也在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指引下,利用大數據技術,設計自診機器人,使得更多人居家時進行上千萬次的自查自測,減少了社會焦慮。
“疫情到來之后,互聯網公司作為市場主體,被激發出更大的活力,展示出這樣一種擔當和創造性。”他說,政府也開始懂得并善于利用這樣的活力和創造性。后疫情時代,我們要讓民眾走出家門,進行現場消費,這種創造性是利用微信、支付寶來發放消費券,消費券的發放也是政府和企業合作的典范。“在疫情中我們的創造性被激發出來,成了開創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催化劑。”
“同時,疫情的防控工作也成為我們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劑。”王小川說,疫情之前主流衛生系統每天要承擔超過2000萬人次的健康衛生工作,其中8%的三甲醫院醫師要承擔50%的門診,工作非常繁忙,疫情期間難度更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科技企業大規模地增強互聯網問診能力。我們看到,民眾通過使用搜索引擎每天有超過2億次的健康請求。我們也開始加強對技術的升級,利用專家的專業知識,再加上人工智能技術,我想有機會為網民打造數字家庭醫生,提供更加權威的健康咨詢和健康科普。
王小川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希望跟醫療體系一起把這樣的服務送到鄉村去,送到社區去,為村醫以及基層的全科大夫提供更好的幫助,提高他們的效率,也提升民眾的醫療獲得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