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5 23:13:59
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
商業綜合體與百貨商場應一視同仁
作為傳統百貨商場的升級形態,商業綜合體是現代生活類服務業的主流形式,卻因歸類問題導致直接融資渠道受阻。為加快消費升級引領產業轉型,助力人民美好生活,建議將建造、自持運營商業綜合體的法人組織定性為商業服務組織,明確是實體商業的運營商,同時制定商業綜合體運營商與房地產開發商的區分標準。對在A股上市后將物業進行社會銷售的“市場不良投機者”,建議制定包括但不限于強制退市在內的嚴厲懲罰規則,使其不敢為、不能為。
全國人大代表、瀘州老窖傳統釀制傳承人曾娜:
以文化遺產為載體 講好中國故事
如何以文化遺產為載體,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建議如下:一是持續加強對文化遺產,特別是對珍貴、瀕危文化遺產的重視和搶救性保護;二是國內國外兼顧,建立文化遺產傳播機制,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等。作為大型國有骨干釀酒企業,瀘州老窖近年來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布局全球市場,并在走出去過程中扮演“文化使者”的角色,充分發揮中國白酒的文化優勢,在世界各國開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和傳播活動。中國傳統文化要走向世界,還應創新文化推廣方式。
去哪兒網CEO陳剛:
旅游業復蘇關鍵是讓從業者有事做
旅游企業有韌性,旅游市場有需求。當下,旅游行業的復蘇關鍵在于讓從業者有事可做、有業可從。一方面,建議在滿足防控要求前提下,盡快放開旅游產品售賣限制,滿足公眾出游需求;另一方面,建議對大型在線旅行平臺加大資金支持,以此盤活產業鏈條上的中小旅游供應商,發揮復蘇產業和解決就業的帶頭作用。
晶科電子董事長肖國偉:
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合作
貿易摩擦對先進制造業最大的影響就是加快了先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周期,企業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疫情的出現更是加劇縮短了中小制造企業的升級轉型周期。
廣州是我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引擎。政府加大政策力度支持先進制造業企業,統籌整合企業現有創新載體的優勢資源,加強先進制造等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促進制造業企業持續進行技術創新能力提升。
盛世投資董事長姜明明:
完善投融資體系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全球疫情沖擊之下,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為了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建議持續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進一步完善投融資體系,支持創投行業發展完善,培育壯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市場力量,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創投機構應堅持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有效發揮投資與賦能功能,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資源支持。同時,幫助中小企業完善公司治理和誠信機制建設,激發中小企業內生動力,防范風險,促進中小企業健康平穩發展,維護經濟穩定發展大局。
諾亞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靜波:
深化財富管理轉型 聚焦可持續發展
2020年是科學理財元年。疫情加快了傳統業務模式的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去杠桿、金融大整頓和疫情喚起居民科學理財意識的覺醒,特別對標準化資產、在線服務的擁抱遠超預期。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在順應行業發展與監管趨勢、轉型駛入標準化資產海洋的同時,必須科技賦能、全面線上化。疫情面前無人可以獨善其身。企業得用更前瞻的眼光對待ESG,諾亞期待“負責任投資”在實操層面早日能夠做到真正兼顧財務和非財務指標的雙重考量。唯有如此,整個國家與社會才能長期可持續的度過像疫情這樣的全球難關。
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
打造食品燈塔工廠 提升國際競爭力
“民以食為天”,中國食品工業是我國現代工業體系中的首位產業,也是全球第一大食品產業。如今,食品工業正在向以營養健康為本的現代食品業、新興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的方向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食品制造業轉型升級方向。“價值、健康、創新”已成為食品工業的關鍵詞。為此,我建議:一是打造食品燈塔工廠,提升我國食品工業國際競爭力;二是加強中非農業合作,推動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全球化發展;三是依托科技創新,推動中國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喜鶴董事長劉延云:
加大餐飲業扶持力度簡化審批流程
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已經針對餐飲行業及時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但由于政策的限制、落地和精準性方面等原因,不少餐飲企業難以享受到相關幫扶政策。我建議各地政府歸口簡化復工審批流程,推動餐飲業實行增值稅存量進項留抵退稅政策落地,取消餐飲企業享受國家扶持政策的門檻。此外,還希望政府部門出臺加強外賣平臺傭金管理的指導意見,組織餐飲企業與外賣平臺進行協調協商,切實降低外賣平臺的傭金費率,防止形成行業壟斷。
阿里巴巴副總裁、中國內貿事業部總經理汪海:
加快建設產業帶數字化新基建 制造企業快步走入新批發時代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我們看到今年新增了新基建、平臺經濟等關鍵詞,這說明政府對新模式和新業態的關注,讓我們備受鼓舞。事實上,1688堅持建設基于數字化的新批發能力,就是因為我們始終相信新基建能夠驅動產業變革,釋放效率紅利,幫助企業提質、增效,最終實現商業模式創新。
洛客設計平臺創始人、洛可可集團董事長賈偉:
聚焦設計價值普惠性 尋可持續路徑
4年前,我們開始探索新的數字化組織,從洛可可到洛客,從旗下擁有1000個設計師的創新集團,發展成為擁有40000云端設計師的設計平臺,實現了疫情期間業績的逆勢增長。目前,洛客線上一天的訂單數量已經超過過去一年線下的訂單量。產業互聯網時代,供需結構已經發生改變,如何做好供給側和需求側合一,如何實時洞察、響應消費者需求,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用數字、智能的方式重做設計,讓更多企業享受到設計帶來的價值,這是我們的答案。
雙林集團董事長鄔建斌:
發揮民企穩就業關鍵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民企在實現就業創業、維護就業穩定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堅信我國經濟有巨大的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作為民企,要服務社會需求,精準匹配新業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進而穩定并創造更多新崗位。各地政府部門要切實為企業減負穩崗提供有力支撐,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對吸納勞動力多的企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過“真金白銀”的援企穩崗舉措讓民營企業對減輕成本有實實在在的感覺。
世外鄉村集團董事長陳彬:
積極推進生態康養產業蓬勃發展
疫情后,相信以大健康為核心的生態康養產業將備受關注,成為新的經濟亮點。憑借多年來積累的生態康養基地建設與運營經驗,世外鄉村將積極參與制定國家生態康養基地評定標準,也希望國家在生態康養產業的空間規劃利用、產業引導政策、產業扶持資金上提供有力的導向和支持,使生態康養成為中國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產業。世外鄉村將秉承“中國智慧服務運營商”的服務理念,持續推動康養產業標準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產業模式創新。
廣西金嗓子董事長江佩珍:
企業應跟上數字化 提升品牌競爭力
民營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在大數據共享、信息化建設等領域對民企的政策扶持,是未來經濟發展中企業應對國際競爭的有力保障。作為企業,應時刻把好產品質量關,加大對自身品牌的建設,助力企業良性的橫向發展,拓展企業在行業、產業中的影響力。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減稅降費等政策讓我們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大受鼓舞。我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的帶頭人要更加努力,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