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4 16:46:02
每經編輯|張楊運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于5月24日下午3時舉行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直播截圖
王毅:我認為,這場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最大啟示是: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休戚與共、緊密相連;我們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意識到,各國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人類實際上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病毒不分國界和種族,向全人類發起挑戰。政治操弄只會給病毒以可乘之機,以鄰為壑只能被病毒各個擊破,無視科學只會讓病毒乘虛而入。
疫情以生命作為代價告誡我們,各國應超越地域種族、歷史文化乃至社會制度的不同,攜起手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好我們人類唯一可以生存的這個星球。而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加快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作為世界上負責任的國家,我們愿意為此作出自己的貢獻。
王毅:新冠肺炎疫情是中美兩國的共同敵人。相互支持幫助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愿。疫情之初,美國很多社團、企業和民眾向中國伸出援手。在美國陷入疫情后,中國政府、地方和各界人士也積極回報,向美方捐贈了大量急需的醫療物資。
但令人遺憾的是,除了新冠病毒的肆虐,還有一種政治病毒也正在美國擴散。這種政治病毒就是利用一切機會對中國進行攻擊抹黑。
至于中美關系的現狀和前景,中方歷來主張,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我們對世界和平與發展都承擔著重大責任,應該本著對人類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認真對待和妥善處理中美關系。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國無意改變美國,更不想取代美國,而美國也不可能一廂情愿地改變中國,更不可能阻擋14億中國人民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王毅:世界當然回不到過去,因為歷史在向前邁進。縱觀世界發展史,人類正是在與大災大難的一次次抗爭中得到發展和進步的。中方認為,只要各國作出正確選擇,堅持正確方向,我們這個世界就一定能夠在戰勝疫情后迎來更光明的未來。
王毅:我毫不懷疑,中俄共同抗疫的經歷,將轉化為疫情后中俄關系提速升級的動力。
中方愿同俄方加強戰略協作,以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為契機,堅定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堅定捍衛聯合國憲章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決反對任何單邊霸凌行徑,不斷加強在聯合國、上合、金磚、二十國集團等國際機制中的協調合作,共同迎接百年變局的新一輪演變。我相信,只要中俄肩并肩站在一起,背靠背緊密協作,世界和平穩定就會有堅實保障,國際公平正義就能得到切實維護。
王毅:我們知道,中國的援助不可能完全滿足各國目前的需求,我們也了解一些政治勢力對中國的意圖編造出各種負面的解讀。但我們光明磊落,坦然處之。因為,中國所做的事情,從來不謀求任何地緣政治目標,從來沒有任何經濟利益的盤算,也從來沒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王毅:第一,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不干涉內政是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各國都應予以遵守。
第二,維護國家安全歷來是中央事權,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中央通過基本法第23條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立法,履行其憲制責任,但這并不影響中央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繼續建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中央政府對所有地方行政區域的國家安全負有最大和最終責任,這是基本的國家主權理論和原則,也是世界各國的通例。
第三,去年6月修例風波以來,“港獨”組織和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日益猖獗,暴力恐怖活動不斷升級,外部勢力深度非法干預香港事務,這些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也對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推進“一國兩制”構成了巨大威脅。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第四,全國人大這一決定,針對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影響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影響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不影響外國投資者在香港的正當權益。
王毅:在病毒源頭問題上,中方與美國一些政客之間的分歧,是真相與謊言的距離,是科學與偏見的對比。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復雜的科學問題。應當由科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探索。然而,美國內一些政治人物卻迫不及待地把病毒標簽化、把溯源政治化、對中國污名化。他們高估了自己的造謠能力,低估了世人的判斷能力。中方對國際科學界開展病毒溯源科研合作持開放態度。
我們認為,這一進程應堅持專業性、公正性和建設性:專業性是指溯源應以科學為依據,由世衛組織主導,讓科學家和醫學專家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考察研究。目的是增進對此類病毒的科學認知,以便今后更好地應對重大傳染性疾病。
王毅:中歐關系歷經國際風云變幻,總體保持合作的主基調,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我們首先要肯定這一點。一路走來,雙方積累的最重要經驗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平等對話來增進信任,完全可以通過建設性溝通來處理分歧。中歐之間并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開展互利合作的空間越來越廣,支持多邊主義的共識越來越多。從人類發展進程的寬廣角度看,中歐不應是制度性競爭對手,而應是全方位戰略伙伴。中歐之間的交往應當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環,而不是你輸我贏的淘汰賽。正如一句歐洲諺語所說,真朋友永不言棄。疫情發生后,中歐雙方堅定支持彼此抗疫努力,涌現出許多感人的友好事例。面對這場空前危機,中歐之間應該超越意識形態的差異,擺脫自我實現的猜忌,發出團結一致、攜手抗疫的共同聲音。
王毅:將積極推動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減輕非洲國家債務負擔,并將考慮通過雙邊渠道為特別困難的非洲國家提供進一步的支持,幫助非洲兄弟姐妹渡過難關。“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們相信,在中非雙方以及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非洲這片年輕的大陸一定能在戰勝疫情后實現更好和更快的發展。
王毅:2020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外交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整裝再出發,聚焦五大任務,打造新亮點:
一是全力服務國內發展。我們將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充分運用各種外交資源,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著眼“后疫情時代”,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應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
二是堅決維護國家利益。我們將以更堅定的意志、更有力的舉措,堅決捍衛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決防范遏制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部事務的圖謀。
三是不斷深化伙伴關系。推動與大國關系穩中有進,深化同周邊國家利益交融,厚植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友誼。
四是堅定捍衛多邊主義。特別是促進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支持世衛組織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發揮應有作用,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五是積極擴大國際合作。與更多國家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加強防控疫情國際合作,推進“一帶一路”衛生合作,共建“健康絲綢之路”,為筑牢全球抗疫防線貢獻力量。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人民日報、新華社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