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3 13:39:24
每經編輯|步靜
近年來屢屢發生的襲醫事件,不僅讓醫者寒心,也不利于社會健康發展。如何保護醫護人員人身安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臺聯會長高峰建議,與國外先進醫護體系看齊,將“襲醫”與“襲警”同罪,加強震懾效應,提高犯罪成本。
“以往案例對襲醫懲處過輕,往往行政拘留加低額罰款,震懾不足,暴力傷醫有恃無恐。”高峰說,警察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醫生同樣也是。我國應與國外先進醫護體系看齊,將“襲醫”與“襲警”同罪,提高犯罪成本。還應將襲醫事件納入領導考核一票否決制,對負有直接責任的醫院、衛健委等各級相關領導督查督導,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出此之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還有多名代表委員呼吁加大對暴力傷醫行為的打擊力度。
譬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律協副會長呂紅兵建議,將傷害、殺害醫務人員列入刑法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法定加重情形,更好地發揮刑法的威懾作用,避免類似行為的重復性發生。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建議,加快制定“醫院安全秩序管理條例”,明確賦予醫務人員避險權,同時在急診室、醫生辦公室等地點配備一鍵報警裝置,以充分保障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北京日報、澎湃新聞、最高人民檢察院)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