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2 10:17:58
上海證監局出具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朝陽永續辦理基金銷售業務被暫停6個月,協會認為公司在內部控制、人員管理、適當性管理等方面存在風險,不符合開展私募基金募集業務要求,決定暫停公司私募基金募集業務。啟信寶數據顯示,上海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涉及有多項裁判文書、開庭公告。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5月20日,中基協公布了對四家基金銷售公司暫停私募基金募集業務的決定,其中知名基金銷售公司——朝陽永續赫然在列。此外,揚州國信嘉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利和財富(上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上海景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也被暫停辦理基金銷售業務3到6個月不等。
上海證監局出具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朝陽永續辦理基金銷售業務被暫停6個月,協會認為公司在內部控制、人員管理、適當性管理等方面存在風險,不符合開展私募基金募集業務要求,決定暫停公司私募基金募集業務。啟信寶數據顯示,上海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涉及有多項裁判文書、開庭公告。
隨著私募行業壯大之后的“洗盤”,各種亂象不斷涌現出來,投資者的維權行動也在不斷增多,其中在私募募集階段的諸多問題尤為值得引起注意。5月20日這一天,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了對四家基金銷售公司暫停私募基金募集業務的決定,其中知名基金銷售公司——朝陽永續赫然在列。據上海證監局出具的《關于對上海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采取暫停辦理基金銷售業務措施的決定》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朝陽永續辦理基金銷售業務被暫停6個月。
決定書顯示,協會認為朝陽永續在內部控制、人員管理、適當性管理等方面存在風險,不符合開展私募基金募集業務要求,根據《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等相關自律規則,現決定暫停公司私募基金募集業務。公司應自收到本決定之日起,立即停止私募基金募集活動,暫停業務期間不得從事下列活動:簽訂新的銷售協議、宣傳推介基金、發售基金份額(權益)、辦理基金份額認/申購(認繳)。
此次被上海證監局暫停私募基金銷售的公司并非朝陽永續一家,同日上海證監局還對利和財富(上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和上海景谷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分別采取了暫停辦理基金銷售業務措施的決定,分別暫停公司辦理基金銷售業務3個月和6個月。協會認為,兩家公司同樣在內部控制、人員管理等方面存在風險,不符合開展私募基金募集業務要求。公司應自收到本決定之日起,立即停止私募基金募集活動。
另外江蘇證監局也采取了行動,據江蘇證監局出具的《關于對揚州國信嘉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暫停辦理基金銷售業務措施的決定》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協會認為國信嘉利在內部控制、人員管理、適當性管理等方面存在風險,不符合開展私募基金募集業務要求,暫停公司辦理基金銷售業務6個月。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私募行業這幾年發展迅猛,規模增長很大,但是在私募基金的銷售中,出現了不少亂象,部分第三方銷售機構存在夸大宣傳、工作人員資質違規等問題,比較多的情況是私募基金公募化銷售,主要問題出現在宣傳上,比如把私募產品推介給不符合規定的人群、夸大宣傳、虛假營銷等。還有部分基金銷售機構采取抽獎、獎勵基金份額、送紅包等方式違規銷售基金。所以,建議投資者在購買私募基金時,充分認識所購買基金的風險,對“保本保收益”等宣傳詞匯要有心理預警。
記者注意到,此次被中基協暫停私募基金募集業務的四家基金銷售公司中,就有知名的基金銷售公司——朝陽永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知名的基金銷售公司被暫停私募基金銷售業務呢?我們或許可以從公司近期的法律文書中一窺端倪。啟信寶數據顯示,上海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目前的司法涉訴案件就有35條,其中裁判文書13條、開庭公告15條、法院公告7條。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處罰的機構系基金銷售公司,決定書也提及部分基金銷售公司在內部控制、人員管理和適當性管理方面存在風險。
基金銷售機構在銷售私募基金產品中到底有哪些亂象呢?今年4月30日,朝陽永續收到了揚州市邗江區人民法院的開庭傳票,涉及原告揚州揚杰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糾紛一案,其中被告就有上海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上海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揚州分公司、浙江東融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東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東融集團有限公司、杭州金鵲投資有限公司、杭州拓際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杭州融鋅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
關于上市公司揚杰科技投資私募“踩雷”案,回溯公告可以發現,揚杰科技披露的2018年業績預告引發業內的廣泛關注。揚杰科技2018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此前購買的3筆私募基金理財“踩雷”,計提減值損失8500萬元,為此公司還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揚杰科技在回復交易所問詢中,揭開了3筆理財產品的情況。
2019年5月29日,揚杰科技在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時表示,“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第二十四期”投資本金5000萬元,于2018年11月3日到期未收回。對于未收回的具體原因,揚杰科技表示,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公司對理財產品以及管理人情況進行了持續跟蹤,了解到管理人浙江東融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擔保方杭州東融集團有限公司均出現了流動性危機,同時東融基金和朝陽永續存在資金管理混亂、賬目不清等問題,導致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第二十四期無法兌付本金及收益。公司在獲悉東融基金出現流動性危機后,第一時間成立了專案小組,多次與東融基金、朝陽永續、東融集團等相關方當面溝通和催收還款。公司確認投資款已直接支付至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在恒豐銀行的賬戶,公司要求東融基金及擔保方東融集團支付本金及基準收益。
而東融集團負責人葉振回復,東融基金募集的3.69億元(全部由朝陽永續代銷,揚杰科技投資本金5000萬元)只有2.13億元投到了東融集團,用于購買不良資產債權包,剩余的1.56 億元沒有投到東融集團,所以通過朝陽永續投資東融匯穩惠1號基金的包括揚杰科技公司在內的多數投資人都不在目前東融集團的債權人名單內。經調查了解,基金管理人和代銷機構上海朝陽永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存在資金管理混亂、賬目不清等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