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2 10:33:52
每經記者|靳水平 每經編輯|張海妮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標準和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由于公共安全基礎薄弱,公共安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特別是近年來發生了一些重、特大事故,在組織應急救援的過程中,暴露出應急管理還存在著薄弱環節。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表示,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大城市、超高建筑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在消防救援直升機、醫療救護直升機等通用航空能力建設上加大投入,注重實戰化演練,在應急救援過程中體現了快速、精湛、專業的水準。
5月21日,李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以這次疫情為例,很多的物質分發,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在應急方面要建一個體系。
“特別是西南地區,尤其是四川地形復雜,因此呼吁在國家層面建立這樣一個基地,提供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保障能力。”李飚表示,四川地域廣闊,地形復雜多樣,高原高寒、山地丘陵廣布,自然災害頻發,在四川建設通航應急救援基地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李飚看來,在應急救援能力建設中,需著眼體系建設,建立應急救援管理學院、直升機生產制造基地、直升機應急救援加改裝中心、應急救援保障數據中心等主體。“四川航空工業基礎深厚,航空科研院所集聚,也是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在多次抗災救援保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完全具備建立抗疫救災應急救援基地的條件和能力。”李飚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