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郭新明建議: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1 22:28:33

針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郭新明,從金融角度,提出了建議: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創新金融支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產品和服務方式;發揮好保險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

 每經記者|邊萬莉    每經編輯|文多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外匯局江蘇省分局局長郭新明,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深化公共衛生服務供給側改革,發揮金融的支持和保障作用的建議》。

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以來,為全面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提升傳染病防控水平,我國實施了包括優化流行病醫療救治體系、強化疾控機構建設、健全疫情信息監測系統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應對了此后出現的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H7N9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而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卻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部分短板,在公共衛生與防疫基礎設施建設、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公共衛生服務供給,特別是口罩等醫用應急物資保障等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郭新明表示,為有效提高我國公共衛生服務供給能力,應以此次疫情為契機,從頂層設計上優化我國的公共衛生服務供給體系,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前提下,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發揮好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的互補效應。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社會資源的集中承載者和關鍵分配者,可以作為公共財政的有益補充,在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從金融的角度看,郭新明認為,當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公共衛生投資不足;二是衛生醫療機構融資授信存在諸多堵點;三是保險功能尚未充分發揮。

對此,郭新明提出了三點建議: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創新金融支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產品和服務方式;發揮好保險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具體來說,分別是:

1、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要維持平常時期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可滿足類似此次疫情的重大事件的應急需要,會產生巨大的浪費,還是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問題的關鍵在于應急物資的可持續生產能力。

郭新明提出,可考慮按照“平戰結合”的方式來增加公共衛生服務供給能力,包括增加民營衛生醫療機構、醫療床位等資源,以及鼓勵衛生防疫產品生產企業保留維持生產線等。這些供給能力在平時可以用于經營民用,產生的現金流可增強其自身維系的內在動力,在“戰時”又可迅速征用,通過“藏能于民”構筑防控重大公共衛生災害的有力屏障。

考慮到此類供給能力在平時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一定的產能閑置在所難免,純粹依靠市場化運作難以長期維系,為了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實現商業可持續,郭新明建議,“采取稅費減免、財政貼息、專項再貸款等扶持救助政策,引導銀行信貸進入公共衛生領域,降低醫療機構、衛生保障產品生產企業的經營成本”。

2、創新金融支持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產品和服務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比如,可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公共醫療領域開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運營,引導金融機構為項目建設提供“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等綜合金融服務,并聯合銀行、保險等機構開展銀團貸款、委托貸款等融資業務。

再如,可借鑒美國等國家公共設施資本證券化融資辦法,把公立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信貸項目打包,將信貸資產信托給受托機構,由受托機構以資產支持證券的形式向投資機構發行受益證券,以實現風險分散。

3、發揮好保險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保障功能。對此,郭新明提出了四點具體的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人身險產品體系。短期內可通過擴展產品責任、取消免賠額、對特殊人群(醫護人員)提供公益性質的保險產品等措施,為新型流行性疾病提供保險保障。長期應將各類人群、傳染病及相關各類風險規范化地納入保險范疇,豐富完善健康產品體系,解決好科學定價問題。

二是針對傳染病患者的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單一、保障機制尚不健全的現狀,建議構建醫保、財政、銀行等多部門多元化的醫療費用保障機制,科學合理利用醫療資源。

三是深度參與公共衛生體系應急處理。借鑒世界銀行流行病保險機制,結合巨災保險體系建設經驗,建立“政府+市場”流行病專項保險機制,充分發揮保險在風險管理、定量分析方面的優勢,提升流行病災害事件響應能力。

四是通過構建“保險+”生態圈促推醫療科技聯動。引導保險機構利用自身在醫療科技方面的有效積累,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與公共衛生機構協作,比如通過確診病例快速定位密切接觸者并繪制其行動軌跡、利用大數據在不同地區實現醫療資源和政府資源精準配置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兩會建議 代表建議 金融 疫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