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1 19:56:56
每經編輯|趙云
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在即,北斗人30多年的“排星布陣”即將功成。
據中國網消息,今日(5月2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于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采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統的收官之年,最后一顆北斗組網衛星已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6月份擇機發射。屆時,北斗系統部署將圓滿完成。
楊長風表示,北斗系統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而且性能要求最高的最復雜的巨型航天系統。經過幾代北斗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我們國情的“三步走”發展道路,對世界衛星導航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

北斗系統首次創造的三種不同的軌道構成的混合星座,還有獨具特色的短報文通訊,以及我們的星間電路,實現了星星互聯、星地互聯,這些都彰顯了“中國智慧”。
作為我們的北斗系統,它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攻堅克難,用了20多年時間走過了國外衛星導航40年的發展路程。特別是我們北斗全球系統的建設,用兩年的時間,實現了17顆運載29顆星的高密度發射組網,而且連戰連捷,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的一個奇跡,被稱之為“中國速度”。
北斗系統還集導航定位授時、星基增強以及精密定位,再加上地基增強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實現了實時的米級、分米級、厘米級導航定位增強服務能力,更提供了“中國精度”。
楊長風介紹,據我們統計,在中國入網的智能手機里面,已經有70%以上的手機提供了北斗服務,北斗,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我們秉持著“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這樣一個發展理念,積極推進國際衛星導航的一些事物,推動多系統兼容共用。我們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讓世界分享中國的北斗發展成果。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半數以上的國家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我們的北斗。今年我們的全球系統建成以后,無論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我們的北斗都會向你提供滿意的服務。
據科技日報介紹,去年底召開的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一周年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北斗系統提供全球服務一年來,在系統建設、應用推廣、國際化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北斗系統全球覆蓋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向建成世界一流衛星導航系統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北斗三號所有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完成組網,標志著北斗三號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我們建設的北斗三號系統,完全是自主創新、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可控,是響當當的中國創造產品。”冉承其表示。
通過提升系統智能運維能力,北斗三號系統連續穩定運行,同時服務精度、可用性、連續性等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預期要求;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實測均優于5米。

5月21日北斗星歷星座(來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官網)
北斗系統初步形成星基增強、精密定位、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服務能力,已提供地基增強完全服務能力,構成了集多種服務能力于一體的北斗特色應用服務體系,將為用戶提供精度更高、性能更優、功能更強的多元化服務。
以國際搜救服務為例,北斗三號工程衛星總師林寶軍表示,這是一項免費的公益性服務,主要用于水上、陸地以及空中遇險目標的定位和救援。以前此類搜救系統只能提供從求救者到衛星的單向報警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發出去了,救援力量是否收到,求救者是無法知道的,只能盲目等待。而北斗系統的特色在于具有返向鏈路的確認功能,可以把回執信息以及地面救援力量的準備情況等發送給求救者,求救者心里踏實,被救的信心也會大增。
也正是這些特色服務,讓北斗系統區別于其他衛星導航系統。

截自萬聯證券相關研報
科技日報指出,北斗提供全球服務以來,國家各行各業應用北斗的信心倍增,全面布局北斗產業,“北斗+”“+北斗”的產業生態體系進一步豐富完善,北斗規模化、產業化和國際化應用再上新臺階。
此外,近年來,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呈快速增長態勢,截至2019年底,累計申請7萬件,位居全球第一;北斗國家標準和專項標準陸續發布,應用產業保障環境逐步完善。

圖片來源:北斗網
萬聯證券稱,北斗產業的發展是基于我國軍用、民用需求的增長。三大應用市場的興起極大地促進北斗產業鏈的發展與成熟,從而將拉動一輪產業投資機會。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北斗終端的應用范圍將不斷擴大。

中國北斗導航產業上市公司2019年凈利潤對比(億元),來源:萬聯證券
在具體投資標的方面,招商證券建議,在國產替代、政策利好、科技周期興起與龐大需求等因素推動之下,北斗產業鏈長期發展向好,建議關注產業鏈投資機會。
空間段方面,建議關注:中國衛星、歐比特、康拓紅外、天銀機電、航天電子、航天電器、合眾思壯、中海達等;
地面段方面,建議關注:海格通信、合眾思壯、華力創通等;
用戶段方面,建議關注:七一二、亞光科技、天奧電子、振芯科技、中海達、四創電子、盛路通信等。

截自招商證券相關研報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網、中國網、科技日報、相關券商研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