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專訪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可考慮大幅降低進口關稅,穩定我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地位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1 19:26:50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的2020年全國兩會拉開大幕。由于受疫情影響嚴重,穩外貿和穩外資將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兩會召開前夕,5月18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商務部就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進行介紹。對比去年全國兩會商務部部長鐘山所提到的穩規模、提質量、轉動力,此次發布會更強調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

國內疫情防控逐步進入常態化,與此同時,海外疫情仍在發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于6月公布對全球經濟預測的向下修正。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貿易經濟形勢,圍繞穩外貿和穩外資,今年兩會將釋放出哪些信號?外貿企業下半年如何“疫中尋機”?疫情對全球外貿格局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針對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專訪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

霍建國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要清醒認識今年出口面臨的困難

NBD:疫情對我國外貿造成哪些影響?4月出口同比大增能否延續?

霍建國:疫情發生后,中國對外貿易受到嚴重的沖擊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全球經濟大幅下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下滑3%,由此導致國際市場需求將大幅下降。世貿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貿易至少下降13%以上,外部需求的下降勢必對我出口造成負面影響。

二是受貿易保護主義持續上升的影響,我出口將面臨重重困難,特別是美國鼓吹的脫鉤論和價值鏈重構的潛在威脅,雖在短期內難以見效,但如應對不當,對我中長期貿易發展仍將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是中美貿易摩擦短期內仍難以緩解,甚至不排除出現反復的可能,美國對我國部分產品加征的25%的懲罰性關稅今年內仍看不出撤銷的跡象。

在以上三個不利條件存在的情況下,今年我國出口將持續面臨困難的局面,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NBD:我們發現,4月出口增速大幅超過市場預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全球外貿有沒有回暖?

霍建國:今年4月份,我國出口在疫情影響下仍實現了8.2%的超預期增長,我認為這是一種階段性的表現,因為4月份的貿易表現主要來自3月份的實際出口額,有其特殊的背景。

一是3月份我國復工復產抓得較緊,在穩出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二是3月份海外疫情剛剛開始,大部分國家的商業環境并沒有中斷,所以在這個時間差內,我們實現了出口的良好表現。這一現象并不能說明我國出口的長期增長趨勢是樂觀的,我們需要繼續觀察5月份的出口表現。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疫后中國市場熱度有望攀升

NBD:疫情對中國外貿的影響將持續多久?全球經濟是否有復蘇跡象?

霍建國:疫情對外貿的影響取決于疫情結束的時間,更取決于全球經濟貿易的發展格局和變化。從目前發展態勢看,國際經貿形勢在2020年內難以出現明顯轉機,需要我們做好長期應對國際復雜局面的準備。

大多數國際機構預測疫情后,全球經濟會有一個強烈的反彈,但也有機構認為,全球經濟有可能陷入階段性的蕭條。我認為后者的可能性較大,因為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正處于上升階段,疫情期間各國采取的大量刺激政策在短期內難以消化,新的經濟增長點尚難以形成新的增長動能。如果全球經濟不能夠回歸到以規則為基礎的自由貿易狀態,各主要國家的經濟競爭和貿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全球經濟貿易投資的增長仍將受到嚴重干擾。

NBD:中國經濟如何“疫中尋機”?外貿企業該怎么辦?

霍建國:疫情及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機遇,需要我們克服困難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自己。一是中國作為制造大國,疫情后國際市場生活必需品需求反彈是大概率事件,我國恰恰在這方面具有較強的加工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我們應抓住這一機遇,積極擴大出口,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

其次,我國外貿企業在堅守和鞏固歐美傳統市場的同時應積極開拓新興市場,盡管疫情已在全球蔓延,但對各國的影響差異很大,我們應抓緊研究疫情影響不大的有關市場,抓住時機拓展市場,擴大出口。

最后一點,全球經濟陷入不景氣期間,如果我們可以保持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亮點,同時也會吸引國際資本加速對我國的投資。中國完全有能力成為全球投資的熱土,其結果是疫情后,中國市場熱度有望攀升,經濟實力和影響力將進一步上升。

穩外貿外資需多方合力

NBD:今年在穩外貿方面會有哪些熱點?

霍建國:總的來看,今年穩外貿、穩外資的任務十分艱巨,打贏這一仗至關重要。應多方動員形成合力才可見效。首先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實體經濟的競爭力是外貿競爭力的基礎,要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要積極研究論證企業所得稅的減免可能,從源頭上減輕企業負擔,支持制造業輕裝上陣,為外貿企業擴大出口提供堅實基礎。

其次要考慮大幅度降低進口關稅的可能,特別是針對大量中間品的進口關稅的下調十分重要,有利于穩定我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地位。

第三是全面貫徹落實新的外資法,全力打造公平法制的營商環境,確保外商投資企業在華的業務發展。

第四要積極拓展對外合作新空間,創造條件爭取早日簽署RCEP協議,積極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談判進程,或爭取同日本簽署雙邊自貿協定,力爭穩定東亞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基礎。

NBD:我們注意到,東盟已經反超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您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霍建國:這主要是因為東盟10國近年來經濟發展比較平穩,消費水平持續上升,進口需求量較大。同時,積極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雙方的市場開放度進一步擴大,貿易便利化水平有所提高。當然東盟各國在這次疫情中受沖擊較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歐盟則是另一種情景,經濟長期萎靡不振,英國脫歐又帶來了新的負面影響,而且這次疫情中,歐盟主要國家都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經濟更加困難,貿易投資全面萎縮,所以導致中歐貿易出現下降態勢,一升一降很容易導致錯位。

但從長遠看,東盟能否長期穩居第一仍存在變數,歐盟經濟一旦走向繁榮,從經濟總量和市場消費潛能看,歐盟仍將大于東盟,所以不排除歐盟再次成為我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可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的2020年全國兩會拉開大幕。由于受疫情影響嚴重,穩外貿和穩外資將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 兩會召開前夕,5月18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商務部就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進行介紹。對比去年全國兩會商務部部長鐘山所提到的穩規模、提質量、轉動力,此次發布會更強調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 國內疫情防控逐步進入常態化,與此同時,海外疫情仍在發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于6月公布對全球經濟預測的向下修正。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貿易經濟形勢,圍繞穩外貿和穩外資,今年兩會將釋放出哪些信號?外貿企業下半年如何“疫中尋機”?疫情對全球外貿格局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針對上述疑問,《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專訪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 霍建國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要清醒認識今年出口面臨的困難 NBD:疫情對我國外貿造成哪些影響?4月出口同比大增能否延續? 霍建國:疫情發生后,中國對外貿易受到嚴重的沖擊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全球經濟大幅下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下滑3%,由此導致國際市場需求將大幅下降。世貿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貿易至少下降13%以上,外部需求的下降勢必對我出口造成負面影響。 二是受貿易保護主義持續上升的影響,我出口將面臨重重困難,特別是美國鼓吹的脫鉤論和價值鏈重構的潛在威脅,雖在短期內難以見效,但如應對不當,對我中長期貿易發展仍將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是中美貿易摩擦短期內仍難以緩解,甚至不排除出現反復的可能,美國對我國部分產品加征的25%的懲罰性關稅今年內仍看不出撤銷的跡象。 在以上三個不利條件存在的情況下,今年我國出口將持續面臨困難的局面,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NBD:我們發現,4月出口增速大幅超過市場預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全球外貿有沒有回暖? 霍建國:今年4月份,我國出口在疫情影響下仍實現了8.2%的超預期增長,我認為這是一種階段性的表現,因為4月份的貿易表現主要來自3月份的實際出口額,有其特殊的背景。 一是3月份我國復工復產抓得較緊,在穩出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二是3月份海外疫情剛剛開始,大部分國家的商業環境并沒有中斷,所以在這個時間差內,我們實現了出口的良好表現。這一現象并不能說明我國出口的長期增長趨勢是樂觀的,我們需要繼續觀察5月份的出口表現。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疫后中國市場熱度有望攀升 NBD:疫情對中國外貿的影響將持續多久?全球經濟是否有復蘇跡象? 霍建國:疫情對外貿的影響取決于疫情結束的時間,更取決于全球經濟貿易的發展格局和變化。從目前發展態勢看,國際經貿形勢在2020年內難以出現明顯轉機,需要我們做好長期應對國際復雜局面的準備。 大多數國際機構預測疫情后,全球經濟會有一個強烈的反彈,但也有機構認為,全球經濟有可能陷入階段性的蕭條。我認為后者的可能性較大,因為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正處于上升階段,疫情期間各國采取的大量刺激政策在短期內難以消化,新的經濟增長點尚難以形成新的增長動能。如果全球經濟不能夠回歸到以規則為基礎的自由貿易狀態,各主要國家的經濟競爭和貿易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全球經濟貿易投資的增長仍將受到嚴重干擾。 NBD:中國經濟如何“疫中尋機”?外貿企業該怎么辦? 霍建國:疫情及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機遇,需要我們克服困難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自己。一是中國作為制造大國,疫情后國際市場生活必需品需求反彈是大概率事件,我國恰恰在這方面具有較強的加工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我們應抓住這一機遇,積極擴大出口,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 其次,我國外貿企業在堅守和鞏固歐美傳統市場的同時應積極開拓新興市場,盡管疫情已在全球蔓延,但對各國的影響差異很大,我們應抓緊研究疫情影響不大的有關市場,抓住時機拓展市場,擴大出口。 最后一點,全球經濟陷入不景氣期間,如果我們可以保持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亮點,同時也會吸引國際資本加速對我國的投資。中國完全有能力成為全球投資的熱土,其結果是疫情后,中國市場熱度有望攀升,經濟實力和影響力將進一步上升。 穩外貿外資需多方合力 NBD:今年在穩外貿方面會有哪些熱點? 霍建國:總的來看,今年穩外貿、穩外資的任務十分艱巨,打贏這一仗至關重要。應多方動員形成合力才可見效。首先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實體經濟的競爭力是外貿競爭力的基礎,要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要積極研究論證企業所得稅的減免可能,從源頭上減輕企業負擔,支持制造業輕裝上陣,為外貿企業擴大出口提供堅實基礎。 其次要考慮大幅度降低進口關稅的可能,特別是針對大量中間品的進口關稅的下調十分重要,有利于穩定我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地位。 第三是全面貫徹落實新的外資法,全力打造公平法制的營商環境,確保外商投資企業在華的業務發展。 第四要積極拓展對外合作新空間,創造條件爭取早日簽署RCEP協議,積極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談判進程,或爭取同日本簽署雙邊自貿協定,力爭穩定東亞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基礎。 NBD:我們注意到,東盟已經反超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您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霍建國:這主要是因為東盟10國近年來經濟發展比較平穩,消費水平持續上升,進口需求量較大。同時,積極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雙方的市場開放度進一步擴大,貿易便利化水平有所提高。當然東盟各國在這次疫情中受沖擊較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歐盟則是另一種情景,經濟長期萎靡不振,英國脫歐又帶來了新的負面影響,而且這次疫情中,歐盟主要國家都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經濟更加困難,貿易投資全面萎縮,所以導致中歐貿易出現下降態勢,一升一降很容易導致錯位。 但從長遠看,東盟能否長期穩居第一仍存在變數,歐盟經濟一旦走向繁榮,從經濟總量和市場消費潛能看,歐盟仍將大于東盟,所以不排除歐盟再次成為我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可能。
外貿 外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