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 17:33:12
2020年,中國游戲廠商出海的步伐絲毫沒有減緩,包括騰訊、網易在內的大廠都在出海這條路上加快了速度。
從早期知名的手游發行商,到近年來“自研為主+代理發行”,創夢天地(01119.HK)在完成自身轉型的同時,對國際化的布局也在不斷深入。精品內容出海、聯手海外游戲巨頭擴大全球“朋友圈”,創夢天地的國際化正在提速。
對于創夢天地來說,國際化布局有兩大優勢,一是自身業務模式和高管團隊天然帶有國際化基因,二是自研實力提升為產品出海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分析認為,隨著創夢天地國際化布局的提速,創夢天地海外業績成長潛力巨大。
天然具備國際化基因
創夢天地國際化布局提速背后的邏輯不難理解,當前的游戲市場競爭已經提升到了全球化的高度,加上海外市場還存在不少藍海空間,在這股浪潮中,深耕國際化對創夢天地來說是必然之路。
根據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與IDC發布的《2020年度第一季度中國游戲產業報告》,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732.03億元,受到移動游戲實際銷售收入增長的拉動,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長了147.43億元,環比增長25.22%。
海外方面,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37.81億美元,環比增長31.19%,實現快速增長。
創夢天地具有天然的國際化基因,首先,創夢天地最先就是手游發行商,其獨特的源碼合作模式,在多年間打造了無數爆款,《水果忍者》、《神廟逃亡》、《地鐵跑酷》、《紀念碑谷》、《夢幻花園》、《夢幻家園》等,均由其引入中國并進行本地化運營。
連續爆款的誕生并非運氣可以解釋,創夢天地已經有了自己的爆款方法論。在多年業務發展過程中,創夢天地不僅擁有了不斷獲取海外精品的能力,也積蓄了大量的手游頭部開發商資源,對各個不同的海外游戲市場有了深入的洞察,這為后續的國際化夯下了基礎。
創夢天地除了業務模式具備國際化基因以外,其高管團隊成員也極具國際范兒。比如創夢天地總裁高煉惇和CMO何猷君,兩人極具國際視野,國際化資源深厚,新加入的“投資領路人”張涵更是投資界大咖,無論是產品還是投資,創夢天地的國際化布局都有堅實的后盾。
實際上,梳理創夢天地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國際化一直是創夢天地的重要增長戰略之一,創夢天地擁有豐富的精品游戲內容,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運營實力雄厚,加上創夢天地和騰訊、索尼等國際游戲巨頭的深度綁定,創夢天地的國際化之路優勢明顯。
自研提升全球競爭力
創夢天地的國際化布局,并不僅僅滿足于全球發行,而是希望能夠研發出真正具備全球競爭力的產品,說到底,精品內容依然是核心,這也和創夢天地一貫堅持的自有增長邏輯是一致的。
陳湘宇認為,中國移動游戲市場趨于成熟,國內移動游戲開發商也越來越有能力開發出更多的精品內容,在國內以及全球都取得了不錯成績。創夢天地希望旗下自研產品會證明創夢不僅僅是有能力跟全球的精品游戲內容合作,也有能力開發出在全球有競爭力的產品。
這兩年創夢天地在國際化的布局上逐漸深入。首先是自研產品出海小試身手,成果不俗。憑借領先的游戲發行能力、優質游戲產品組合及市場營銷實力,2019年,創夢天地自研產品《魔力寶貝手機版》在東南亞和中國港澳臺地區上線運營,其中在中國臺灣地區位列iOS免費App榜首位,Google Play排名Top 5。
隨著海外各個地區的市場被打開,優質的國產移動游戲將擁有更大的市場。尤其是一些在國內已獲得成功的產品,更是有望在海外市場迎來第二波業績增長。根據財報,2019年創夢天地研發投入增多,自研產品將為創夢天地國際化布局筑高護城河,提升其在全球游戲市場中的競爭力。
除了產品,投資也是一個重要手段。2019年,創夢天地與俄羅斯領先的互聯網公司之一MAIL.RU旗下MY.GAMES達成了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游戲發行與投資方面深度合作,共同開拓全球市場。My.games幫助創夢天地在歐洲、美國和俄羅斯市場發行游戲,與My.games的戰略合作能夠完善創夢天地的海外發行網絡,夯實創夢天地國際化布局的基礎。此外,雙方還將共同進行游戲相關領域的投資。
創夢天地基于核心業務自建和外部合作來保持持續增長,投資將為創夢天地國際化布局的深入提供有效的輔助。
在游戲行業及其關注的5G領域,創夢天地也早早將目光放到了全球,其云游戲的布局也呈現國際化特征。據了解,在云游戲方面,除了國內平臺,創夢天地也在跟海外大型云游戲平臺接觸,未來或將加強和國際巨頭在云游戲方面的合作。
根據創夢天地2019年財報,2019年創夢天地全年收入達27.93億元,同比增長18.1%,凈利潤3.6億元,同比增長34.6%,經調整凈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24.7%。分析認為,隨著創夢天地國際化布局的不斷深入,海外業務有望成為業績新引擎,成長空間值得關注。
文中分析不代表本報觀點,不作為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