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1 08:27:26
每經編輯|趙云
繼5月11日全時便利店發布“停業營業告知函”,隨后連發公告將“結束經營”改為“進行調整”,但依然因“6折清倉”引發全民“哄搶”后,全時便利店這一曾經的北京規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一度被認為是難逃厄運。
但如今,似乎又有了新的轉機。
5月20日,針對業界傳聞要接盤北京全時便利店的消息,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從北京本土便利店品牌好鄰居方面求證獲悉,好鄰居目前正協助全時便利店進行運營調整,提供供應鏈和系統支持,希望幫助其盡快恢復經營。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克遠 攝
好鄰居回應:正協助全時運營調整
沒有更多確定結果
對于向全時便利店伸出援手的原因,好鄰居官方表示:
“好鄰居作為北京現存最早的本土便利店品牌之一,見證了20年來北京便利店發展的各種歷史,十分珍惜得來不易的便利店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的大好環境和歷史性機遇,并愿意為行業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添磚加瓦,盡綿薄之力。”
此前有媒體報道指出,“全時北京部分門店將被好鄰居接管”。對此,好鄰居方面并未予以說明。
同時好鄰居方面強調,“除上述內容,目前沒有更多確定結果。希望媒體不要自行猜測解讀,誤傳信息。”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Hi-24好鄰居
5月20日本是全時便利店打算全線關停北京門店的日子。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此前報道,5月11日,全時便利店北京、天津運營方,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全時便利店”停止營業告知函。告知函中稱,因公司經營戰略調整,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于2020年5月20日24點0分結束經營。
盡管上述告知函在該公眾號發出不久后即被刪除,但在隨后全時便利店發出的公告中,依然明確了將在5月20日24點0分結束北京門店經營的消息。區別在于,從此前的“結束經營”改為了因受疫情影響進行“門店調整”。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此前在《全時怎么了?便利店行業行不行?》一文中提到,接到了山海藍圖負責人的電話,他表示:“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已經介入,現場辦公,積極協助解決一些之前的遺留問題,幫助企業創造一個更好的恢復和經營環境。”
王洪濤認為,這或許正是一個轉機,至少會是一個對各方都利好的消息。
公開資料顯示,好鄰居同樣是北京本土老牌的便利店品牌之一。2017年10月,鮮生活聯合綠城、易果生鮮以8400萬美元對好鄰居進行全資收購。當時好鄰居全國門店近400家,主要分布在北京、杭州兩地。2018年11月,好鄰居再度獲得包括曠視科技在內的投資方的數千萬美元融資,投后估值達兩億美元。
成都106家全時門店被廈門見福接手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全時在成都地區的106家門店剛剛被福建最大連鎖便利店見福便利店接手。
據廈門當地媒體《海西晨報》報道,當日,成都山海藍圖與其舉行了戰略合作的簽約儀式。

截自見福便利店官網
據了解,見福便利店成立于2006年12月,目前公司終端門店總數達到1500家,2019年平臺銷售額超過17億元。在廈門,見福、悅士、倍順、美宜佳等連鎖便利店遍地開花,永輝生活、天虹微喔等商超的社區店模式也不斷發展。
而此次全時成都門店被廈門見福便利店接手,意味著全時再度被拆分。
“我們看好這次和成都山海藍圖的合作。”見福董事長張利表示,目前便利店行業正處發展紅利期,成都作為省會城市,對便利店的需求還會上升。
有觀點認為,全時成都門店塵埃落定后,北京的問題也將很快會有結果。畢竟優質的門店位置屬于稀缺資源,而全時的門店資源正是接盤者所看重的。不過,接盤者還是需要具備一定的零售供應鏈優勢及便利店業務運營的能力。
商務部長鐘山:全國只有13萬家連鎖便利店
數量大大不夠
可以看到的是,政策仍在不斷向便利店行業傾斜。
4月30日,商務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于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商流通函﹝2019﹞696號),提出了18項政策措施,指導推動便利店發展;
5月12日,北京市發改委就《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支持便民商業設施項目管理規定(試行) (征求意見稿) 》對外征求意見。關于新增、規范和提升便民商業服務設施的項目,其中就包括蔬菜零售店、早餐店、便利店(超市)等5類新建或在建便民商業項目均可申請,符合要求的企業可獲得總投資30%、最高50%的支持。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而據國新辦網站消息,5月18日,商務部部長鐘山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國現在只有13萬家連鎖便利店,數量還是大大不夠,不能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未來商務部要重點優化布局,推動便利店連鎖化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人口與便利店的密度比率約為1萬人/店。而日本1.3億人口,卻擁有超過5.5萬家便利店,人口/便利店比率為2334人/店。韓國便利店市場經過近年來的高速發展,這一比率更是達到每1000人就擁有1家便利店的水平。業內普遍認為,和日韓等鄰國相比,中國便利店市場有非常巨大的發展空間。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APP(記者 陳克遠)、海西晨報、北京商報、國新辦官網等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