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下一站,鄉村:一個95后的扶貧故事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9 23:18:57

 每經記者|吳抒穎 黃婉銀    每經編輯|魏文藝    

高考畢業那年,家境貧寒的易德育面臨輟學的境況。易德育的老師告訴他,碧桂園集團創辦了一所全慈善全免費的職業學院,建議他去試一試。

阿易看到了希望,為了得到這個寶貴的上學機會,他還專門突擊了一門速成才藝——在短短的一個星期內,學會用陶笛吹一首小曲。在那首小曲的助攻下,阿易順利地成為碧桂園職業學院的學生,命運就此轉向。

多年后,他又成為碧桂園扶貧隊伍中的一員,奔走四方,踏上了扶貧的道路。

▲阿易檢查百香果生長情況

扶貧進農村

回憶起與扶貧的第一次交集,阿易十分淡然。他并沒有喊苦喊累,而是越戰越勇。他是一名95后,有著這一代人的率性。阿易有時也會羨慕去大城市打工的同學,但他沒有后悔,他覺得鄉村就是他最好的歸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廣東省英德市龍華村與阿易見面,那是他第二個駐村的地方。這座粵北的小村莊在2015年時的村集體收入僅有2.1萬元,是省定貧困村。在廣東省委組織部幫扶前,該村的村道坑坑洼洼,危房遍布,連日常用電都得不到保障。

碧桂園在龍華村作為企業的幫扶力量,除了產業扶貧和對口幫扶外,最重要的部分是為這座村莊完善基建配套。跟進工程的進度是阿易工作的大頭,他要不斷和村民溝通才能保證工程順利推進。

“(曾經)要修一條路,(村民)在路邊堆了一些水管,讓他們挪開。”阿易在工作中時常遇到不理解的村民阻撓。

但作為幫扶力量,每當這種時候,阿易就會去找“老村長”。“老村長”是碧桂園在幫扶村中所聘請的在村里有威望的人,他們幫助碧桂園協調好村民的關系。

老村長李亞灶曾是龍華村的村支書,村里沒有人不認識他,他說的話村民也能聽進去。在老村長的幫助下,阿易漸漸和村民們打成一片,工作也就順利了。

多方協作下,龍華村完成了村黨群服務中心和紅色文化廣場的建設。此外,道路建設、外立面改造、雨污分流工程、池塘等工程也已經完成。

踏實的年輕人

龍華村人口并不多,共有村民558戶2430人,常住人口約1560人,現有貧困戶57戶151人。

在這座小村莊駐村半年,阿易已經和村里的年輕人“打成了一片”,村民們大多也認得這個小伙子。見到他時,村民們總會走上來跟他寒暄,朝著記者夸他幾句。“小易啊,很踏實、很靠譜。”

村里留守的人們大多以種田為營生,土地是他們的立身之本。“踏實、靠譜”的實干精神就是他們對一個年輕人的最高評價。

在碧桂園的幫扶模式中,碧桂園為貧困戶家庭在生活乃至工作上給予幫助。

老村長李亞灶一家也是貧困戶。李亞灶小兒子早些年因為肝癌去世,家里至今還欠著好幾萬塊。在廣東省委組織部的幫助下,李亞灶開了一家農家樂,碧桂園“老村長”的工作,也讓他得到碧桂園的一些補貼,幫補他的生活。

阿易和記者一起去拜訪李亞灶,一進門家里的小狗子就親昵地朝他撲了過來。阿易和他們早已經像家人一般相處。

阿易在龍華村的駐村工作已近尾聲,他很快就要去往下一個駐村點。他留下了他的小綿羊電動車,他告訴記者,他還會再回來。

圖片來源 每經記者 曹炳梵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