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9 20:05:05
每經編輯|趙云
近年來,“賣保險”成為一個頗具吸引力的“飯碗”。
去年,曾有一波“精英轉行賣保險”的文章刷屏,這些文章提到:越來越多的醫生、律師、企業高管等傳統精英加入保險大軍。

保險業的發展前景、不錯的收入等,都成為不少人入行的考量因素。保險公司發力增員也助推了這一潮流。
但以后,“賣保險”的門檻將進一步提高。
今天(5月19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通知,加強保險銷售人員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管理。


從內容來看,《關于落實保險公司主體責任 加強保險銷售人員管理的通知》共23條,分為全面提高認識、加強戰略統籌、嚴格招錄管理、嚴格培訓管理、嚴格資質管理、嚴格從業管理、夯實基礎管理、嚴格監管監督八個部分。確立了落實法律責任、管理責任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健全管理架構體系、、持續提升銷售人員職業素養、建設銷售人員銷售能力分級體系、建立銷售人員隊伍誠信體系、持續治理銷售人員數據質量、依法嚴厲處罰和嚴肅責任追究等任務。
《關于切實加強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管理的通知》則針對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的特點和市場定位,從全面承擔管理主體責任、加強統籌管理、嚴格招錄管理、建立銷售能力分級體系、嚴格誠信管理、嚴格監管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2015年以來,保險從業人員快速增長。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國保險公司共有銷售人員973萬人,其中代理制銷售人員就有912萬人。
據媒體報道,有業內人士表示,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員隊伍,落實保險機構管理主體責任、強化其管理意識、督促其完善制度機制至關重要。
保險業在國內“污名化”的原因之一,便是從業人員誤導消費者行為時有發生,如將保險產品混同為銀行存款或理財產品進行銷售、“存單變保單”、炒作產品停售,在消費者投訴、退保等事件發生時消極處理、拖延推諉等。
有分析稱,加強保險從業人員管理勢在必行。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保險市場正在向高質量轉型發展,保險消費需求正在升級深化。從業人員作為保險業的重要參與者,應當而且必須對其實施更加有力有效的管理,才能使之更加適應行業發展新要求和老百姓保險消費新需求。
該負責人還表示,從業人員直接面對保險消費者從事保險銷售、咨詢等服務,其素質水平、誠信狀況直接關系到保險消費者切身利益,直接影響保險行業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銀保監會部署開展了保險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清核工作。5月13日,銀保監會進行了相關情況通報。從清核情況看,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大進大出等問題較為突出。上述負責人指出,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保險機構在從業人員管理的理念、架構、舉措等方面存在缺失和偏差,沒有切實肩負起主體管理責任。
51家保險公司在通報中被點名批評。通報顯示,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與保險統計信息系統銷售人員同口徑數據差異率超過20%的保險公司有36家,差異率在10%到20%的公司有15家。
上述負責人表示,出臺兩個《通知》,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和制度引導,瞄準從業人員管理癥結,著力彌補制度短板,切實提升監管效力效能,切實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
建立從業人員銷售能力分級體系
銀保監會表示,兩個《通知》的切入點和著眼點就是抓住保險機構對從業人員管理主體責任這個關鍵,全方位推動保險機構按照強管理、提素質、促轉變、樹形象的總方向,持續全面加強從業人員隊伍管理。
其中提到,將推動建立從業人員銷售能力分級體系。據了解,在發達保險市場,對從業人員進行分級管理、分類授權是通行做法,他們通過監管部門、行業組織、保險公司等主體,建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從業人員銷售能力分級管理體系。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當前,我國保險業正在向高質量轉型發展,消費者的保險需求更加多元化、復雜化,從業人員的能力水平必須與消費者的保險需求以及保險產品的復雜程度相適應,客觀上要求對從業人員實行更加精細化的管理。
兩個《通知》進一步細化落實《保險法》規定,提出支持保險行業自律組織發揮平臺優勢,推動銷售人員銷售能力分級工作,明確保險機構要綜合考察從業人員學歷水平、從業年限、保險產品知識、誠信記錄等情況,區分銷售能力資質實行差別授權。
銀保監會表示,將嚴格突出依法嚴格監管和嚴格處罰的要求,明確加強專項檢查,對忽視從業人員管理主體責任、未按照要求建立管理制度、執業登記管理存在紕漏、執業過程管理流于形式、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或者所屬從業人員出現重大失信行為產生惡劣影響的機構,依法嚴厲處罰和嚴肅責任追究。銀保監會還將圍繞保險公司落實對銷售人員招錄、培訓、合規、穩定性、基礎數據、風險管控等方面管理情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定期開展綜合評價,對保險公司銷售人員隊伍管理情況由高到低劃分不同檔次,依法對評級差的保險公司采取有力監管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銀保監會官網、新華網、中國證券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