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學生返校不適應學校節奏怎么辦?湖北籍勞動者就業受到歧視如何應對?這場發布會給出解答……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5 21:17:07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5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務有關情況。

在發布會上,復學后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湖北人民恢復常態化生活和心理狀態,新冠疫情長期共存下的心理適應等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介紹,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以后,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有松懈思想,不能麻痹大意,還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是一個重要的前提,也是一個基本的心理準備。

圖片來源:新華社

學生返校不適應學校節奏怎么辦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學校的具體開學時間。而教育部也透露,全國已有約一半的學生返校開學。

經過歷史上最漫長的寒假,一些學生可能會從心理上不適應學校的節奏。對于復學后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應當從哪些層面去解決呢?

對此陳雪峰表示,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也在有序推進開學復課。有些學生在復學過程中心理壓力比較大,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不盡相同,通常可能會是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在復學過程中心理行為的適應問題。

第二種,復學以后面臨著升學或者面臨著畢業就業等客觀問題帶來的心理壓力。

第三種,可能和復學、升學、畢業就業沒有直接關系,但一些學生本來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復學只是一個誘因,引發了問題。

陳雪峰建議,第一種情況是個共性問題。對于新情況、新環境的適應需要一段時間,家長、教師、學生都應該有心理準備,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有行為上的改變。特別是學校應該結合實際,做好校園防控工作,并把這些防控措施向家長和學生宣傳到位,減少擔憂。

另外,家長和學生也要制定好學習計劃,盡快調整好作息時間,調整好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在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下,盡快度過適應期。

第二種情況是客觀壓力帶來的心理壓力。應對這種心理壓力,最主要的是要解決客觀壓力。

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做好心理調適,尤其是面臨畢業的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如果遭受挫折,或者計劃就業的崗位不是很理想,可能會有挫敗感、無助感,甚至會有自我否定、放棄努力的情況。如果家長和孩子在升學和就業過程中有意見分歧,往往也會給彼此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第三種情況很可能是本來就存在問題,在復學過程中壓力疊加,導致問題暴發。對于這些問題,家長、老師和孩子要進行分析判斷,找準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并及時加以應對,同時盡量避免耽誤干預的時機。

圖片來源:新華社

任何歧視湖北籍勞動者的行為都屬違法

湖北人民、武漢人民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很大的犧牲。現在疫情趨于平穩,在支持湖北人民、武漢人民盡快恢復常態化生活和心理狀態的相關方面,又應該如何做呢?

陳雪峰對如何幫助大家盡快恢復到常態化的心理狀態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要普遍提高大眾的理性認識。經歷了疫情防控到取得階段性勝利,大家應該有這個感受——疫情防控的整個過程,就是我們的理性認識不斷戰勝非理性認識的過程,所以應該盡量避免偏見等現象發生。

二是在具體的行動中增加關愛。在返城、復工、復學的過程中,有一些地方,比如社區管控的舉措,或者是工作單位、學校的管控舉措比較嚴格,雖然是落實管控的具體要求,但在實施過程中,一些細節方面有可能會傷害到湖北或者武漢人民的感情。

“其實,對于必要的防控舉措,大家是能夠理解和配合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防控舉措合理,詳細溝通,友好平等對待,是獲得理解、得到配合和表達關愛的關鍵。”陳雪峰說。

三是各地應該采取一些針對性的舉措,尤其是要減少、消除在招工和就業等工作中出現的歧視行為。陳雪峰強調,就業歧視影響的是社會公平,它剝奪的是一部分人的就業和工作的權利。從長期來看,對于穩就業、促消費是有傷害的。

“對一部分人的傷害很可能最后是讓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受到傷害。換句話說,在歧視和傷害別人的同時,可能也在傷害自己。最高法也明確強調,任何歧視湖北籍勞動者的行為都屬于違法行為。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采取實際的行動和增加關愛的行為。”陳雪峰強調。

防控常態化需調整一些日常行為

今年5月,世衛組織官員曾表示,據已發表的研究顯示,新冠肺炎還會與人類共存很長時間。如果是這樣,人們應該在心理上如何適應呢?

對此陳雪峰建議,要真正做到接受疫情防控常態化,并且要改變一些必要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于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五個方面20條具體要求,很多實際上是對我們每個人的具體行為提出的要求,比如說科學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室內多通風、勤洗手、使用公筷等,這既是疫情防控需要我們做出的行為改變,長期來看也是提高每個人健康素養需要做出的行為改變。

“這不是階段性的事情,而是將來生活方式的常態。”陳雪峰說。

同時,要持續關注國家和地方疫情防控舉措的新政策。由于疫情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疫情防控的舉措也會根據發展情況做出相應調整。

“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工作,需要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所以,我們應當對疫情防控的舉措保持一定的關注。這種關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們產生麻痹或者松懈思想。”

陳雪峰表示,一旦我們身邊出現了散發疫情或聚集性感染的情況,不要過度恐慌。因為在疫情暴發初期,疫情發展速度快,而我們對病毒不了解,當時醫療資源也不夠充足,所以當時應對很艱難。但經過了前一個階段的疫情防控,各級政府和我們每一個人實際上都積累了疫情防控的經驗,也有了應對疫情的心理準備。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疫情防控 復工 復學 心理健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