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記者專訪華夏保險常務副總裁提建設:重疾險等高保障型產品將是疫后消費者首選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3 00:10:29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廖丹    

近期,業內流傳著一份同業交流數據。數據顯示,3月人身險公司銀保渠道新單規模保費收入1137億元,環比增長115%,同比增長22.2%;銀保期繳保費方面,3月收入規模保費255.52億元,較2月環比增長188.2%。

從單月數據看,1月、2月單月的新單規模保費分別為2721.41億元、528.49億元。2月的環比增速為-81%,堪稱斷崖式下降。3月銀保渠道新單規模保費收入1137.37億元,相較2月的528.49億元環比增長115%,同比增長22%。

針對銀保渠道的反彈,《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獨家采訪到華夏保險常務副總裁提建設,他對銀保渠道業務反彈、險企開門紅的變化、疫情后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選擇變化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五因素促進銀保渠道反彈

NBD:從我們獲得的同業數據來看,65家壽險公司累計實現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為1137.37億元,較2月的528.49億元環比增長115%。您認為3月份壽險業銀保渠道反彈的原因是什么?

提建設:2020年的銀保“開門紅”受到春節、疫情等因素影響,未能延續2019年輝煌的戰績,業務上看確實有點“晚”紅。2020開篇銀保整體市場是萎靡的,疫情影響到整個銀保行業的新單銷售,要知道銀保其全年新單銷售大部分來源于一季度的“開門紅”。現在所謂的反彈,我覺得離不開五大反面的因素。

首先,客戶訴求方面。從2月至今的疫情期間,很多客戶直觀地感受到了“風險”的含義。之前縹緲的看不見的意外,真實地擺在眼前。雖然開門紅壽險業務收縮嚴重,但疫情會刺激中國消費者對健康險的需求和覺醒,對整個保險行業來說仍是一個重大利好。人們對健康、醫療以及疫情防護等方面的關注和需求明顯提升,與疫情防控、醫療等有關的險種、健康險業務將迎來較好發展契機。反映在直觀上就是業務量上升。

其次,險企自身方面。從險企自身角度看,傳統開門紅的業務紅利并沒有實現,但是很多任務是在年初就已下達,所以在3月疫情緩和時,很多銀行網點“復工”“復產”,為了補足業務缺口,險企自身發展動力帶動銀行保險業務提升。

第三,地域因素。根據銀保監會的數據,2019年,此次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在中國壽險和非壽險保費中的占比僅為4%左右。傳統上,中國的保險滲透率偏向沿海城市,因此,在沿海城市“復工”后,銀保新單增量就起來了。

第四,隊伍建設。在疫情隔離形勢下,短期傳統線下業務受到“致命沖擊”。壽險業原有現場培訓、拜訪客戶、當面促成的線下營銷模式無法運作,同時傳統依靠面對面交流的出勤、產品培訓、增員、輔導等組織發展和團隊管理模式也難以開展,短期內傳統線下業務基本停滯。到3月,隊伍逐步開始恢復正常的工作狀態,業務量也在攀升。

最后,技術升級方面。數字化時代的保險營銷,將舍棄人海戰術,采用新線上技術,當前險企在手機銀行出單的業務量占比超過80%。接觸服務及客戶服務升級,在新環境下實現客戶資源共享與業務協作。

今年保險業開門紅晚紅了

NBD:相較于往年銀保渠道業務,今年一季度壽險公司在銀保渠道方面鋪設的產品種類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

提建設:每年的第一季度都是“開門紅”活動的重點期,鑒于銀行客戶天然的理財屬性,銀保渠道多銷售年金類保險產品,很少銷售保障型產品,銀保期繳保費規模也將在這一時間占到大半。當期開門紅因為疫情影響,居民在尋求更穩健的保險產品,例如新品種的健康保險產品,終身保障型的終身壽、養老年金等,增強的保險意識從而將轉化為新的購買力。

NBD:華夏保險在渠道鋪設方面的策略是什么?前幾年有部分壽險公司壓縮銀保渠道,此時銀保渠道的反彈,您認為是否會對部分公司的渠道策略產生影響?

提建設:華夏在渠道鋪設方面,銀保渠道一直作為公司的核心發展渠道,我們當前與13家銀行都有業務合作關系,未來在這個基礎上合作會更深入,更密切。

至于前幾年有部分壽險公司壓縮銀保渠道,一定是跟公司資本、產品結構、成本經營模式、內涵價值要求等因素息息相關,畢竟渠道發展方向的調整不是輕易的。過去的幾年,銀保監會一直在指導及要求險企加大期交業務推動的力度,從險企自身看,期交業務是公司價值轉型的必由之路,2020年已經有很多公司“重振”銀保渠道,把銀保列為公司核心發展渠道之一。

NBD:年初新冠肺炎的突如其來,對險企的“開門紅”業績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此時銀保渠道的反彈,是否意味著險企開門紅的延續?

提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說,可以算是2020年開門紅“晚”紅了。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有限的,基于保險本身的特性,它是用于服務民生、保障生活、滿足資產配置的產品,所以險企在復工期,業務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延續,“再打”一遍開門紅。

疫后消費者首選重疾險等

NBD:新冠肺炎的發生,對險企全年的營銷策略有什么影響?

提建設:疫情是一堂深刻的風險教育課,它讓所有民眾切身感受到健康和保障的重要性。險企全年的營銷策略也當然會根據這一變化而改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展模式面臨創新。以新技術、新渠道、新方式主導的線上非接觸式的銷售服務方式優勢凸顯,并將加速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進程,圍繞客戶現實需求,以科技提升產品、服務、銷售的靈活性、敏捷性、精準性等,也將成為市場主體改革變革的重要方向;新客戶拓展或將變得更為困難,圍繞既有客戶維系,以提升續保、拓展服務價值鏈為主的客戶經營工作將更受重視。

二是產品、綜合服務面臨創新。全國性的疫情蔓延,使人們意識到生命的脆弱和不確定性,對健康的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風險保障意識也有明顯提升。疫情過后,健康險有望迎來一輪爆發。在此基礎上,各險企的產品研發方向、客戶綜合服務等方面都會得到提升,用于更好地滿足廣大人群的保障需求。

NBD:有聲音認為,新冠肺炎的出現對保險業來說,危中藏機,可能會加強消費者對保險的認知并推動健康險的進一步發展,對此您怎么看?

提建設:這個在一定程度上是肯定的,“危中藏機”“危中有機”,疫情期間,客戶切實感受到風險,保險意識增強。伴隨著不可抗力的存在,居民有需求,就會推動發展,所以健康險的一定會得到進一步提升,保險的“黃金時代”定會到來。

NBD:您認為哪些類型的產品會成為疫情后受消費者追捧的爆品?

提建設: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重疾險等高保障型產品肯定是疫情后消費者的首選。在滿足“健康”保障需求后,很多高凈值人群及中產階級會從資產配置入手,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特別在世界經濟下滑,某些國家出現“0”利率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因素也在增加,能夠鎖定長期乃至終身收益的固收類產品會成為客戶高頻選擇之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