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6 23:12:44
每經記者|吳澤鵬 每經編輯|梁 梟
原油期貨價格重挫,導致了原油市場“船等罐”的情形,儲存空間告急也讓資本市場意識到“罐”的稀缺。一時間,石化倉儲類上市公司火了。其中,恒基達鑫(002492,SZ;前收盤價6.29元)在4月21日至23日連收三個漲停板。
不過,相較快速上漲的股價,恒基達鑫的業績卻有些不盡如人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恒基達鑫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珠海、揚州及武漢三個地方的庫區及碼頭。自2017年揚州庫區罐容新增及武漢庫區投產以來,恒基達鑫營業收入逐年增長,凈利潤卻連續下滑。其中,恒基達鑫母公司(以下簡稱珠海公司)的營收已是三連降;而收購而來的武漢公司,雖說可穩健提振上市公司營收,但該公司在三年內均未能實現業績承諾,且實際業績與承諾數額相距甚遠。
與此同時,業績承諾期間,上市公司與武漢公司的原股東黃騰存在糾紛,后者還曾遭武漢公司臨時股東會決議罷免職務。今年1月,剛過業績承諾期,黃騰轉讓股權退出了武漢公司股東行列,恒基達鑫則提出,將業績承諾期變更為2020年至2022年。
營收增長凈利潤卻下滑
石化倉儲板塊在A股市場上一貫低調,行業內上市企業也不多,但近日卻因美原油5月合約跌入罕見的負值行情而引起關注。
在疫情影響下,全球原油需求急劇下滑、供應嚴重過剩,市場出現庫容告急局面。在這一背景之下,作為為數不多的石化倉儲上市企業之一,恒基達鑫在美原油期貨跌至負值后的三個交易日,股價連續漲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公開資料后了解到,恒基達鑫主營業務主要由倉儲及裝卸/碼頭構成,主要有三個庫區。其中,最大庫區在珠海總部,庫區罐容為61.30萬m3;同時在武漢及揚州也有碼頭及庫區,其中揚州庫區于2017年新增罐容6.65萬m3至41.75萬m3,武漢庫區于2016年10月投入運營,罐容1.02萬m3,此外有多個倉庫。2017年以后,恒基達鑫總罐容未發生變化。
股票連續漲停之后,恒基達鑫在4月22日晚間發布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進行澄清說明,稱近期經營情況正常,不存在關于上市公司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記者注意到,恒基達鑫最近的重大信息披露來自于4月中旬披露的2019年年報(更新后)。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5億元,同比增長了7.96%;實現凈利潤5268.44萬元,同比減少8.51%。
年報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合并業績主要由上述三個地區的倉儲及裝卸業務構成。2019年,來自珠海的營收占比最大,揚州次之,武漢的營收則最少。同時,管理服務、其他業務貢獻部分營收。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恒基達鑫第二年出現營收增長但凈利潤下滑的情況。2018年,恒基達鑫實現營業收入2.55億元,同比增長12.39%;實現凈利潤5758.34萬元,同比下降11.36%。
4月24日晚間,恒基達鑫就凈利潤下滑回復交易所稱,2019年凈利潤下滑主要原因包括:信用資產損失(含資產減值損失)共計1025.17萬元,較2018年增加1020.42萬元;財務費用發生額較上年同期增加316.28萬元,主要系本報告期發行公司債增加了應付債券利息所致等。2018年凈利潤下滑的原因則包括資產折舊、員工薪酬、研發投入的增加等。
珠海大本營盈利能力下降
對于倉儲行業而言,罐容及倉庫是企業的“動力源”,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營收。恒基達鑫三個庫區中,珠海總部庫區的罐容最大且最為穩定,自2014年擴容以來一直保持在61.30萬m3未發生變化,不過,其業績也最為“刺眼”,多年來一直在下滑。
根據年報數據,2016年~2019年,恒基達鑫母公司(以下簡稱珠海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3億元、1.1億元、1.0億元以及9312.6萬元。雖然變動幅度較小,但營業收入在逐年下降是不爭的事實。若單看主營業務部分,則分別為1.11億元、1.06億元、9543.3萬元以及8358.08萬元,下降幅度更為明顯。
此外,在石化倉儲行業,有一個“單位罐容收入”的概念,它指的是時間段內,平均每一單位的罐容所能貢獻收入,計算方式:單位罐容收入=倉儲綜合服務收入/總罐容。這一數值反映了存儲企業的毛利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罐容的使用率、儲存租金等問題。在這一數據上,珠海公司的情況更不容樂觀。
以上述珠海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均來自倉儲綜合服務計算,2016年~2019年,其單位罐容收入分別為181.83元/m3、172.37元/m3、155.68元/m3以及136.35元/m3。顯然,其單位罐容貢獻收入的能力在逐年下滑。而記者對比發現,行業單位罐容收入多在200元/m3以上,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較低。
凈利潤方面,2016年~2018年,珠海公司凈利潤仍較為穩定,分別為4090萬元、3696.46萬元、3763.06萬元,但2019年,在營收微降的情況下,凈利潤同比降幅達到57.29%,縮水至1607.27萬元。2019年,珠海公司營業利潤也大幅下滑,受此影響,其營業利潤率只有21.15%,較前幾年40%左右的營業利潤率幾近減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恒基達鑫曾在公告中承認,近年來,珠海地區倉儲企業的新建罐容在不斷增加,客戶的選擇性變大,倉儲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同時部分原客戶開始自建儲罐,維持和拓展客戶壓力增加。若未來無法提高公司現有罐容量、提升儲罐出租率,將對公司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不僅是珠海公司業績不理想,實際上,武漢庫區的成績也不如人意。武漢庫區運營公司為武漢恒基達鑫國際化工倉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恒基),系恒基達鑫于2014年3月投入2650萬元從黃騰、湯興國、許繼兵、閆杰四人手中收購湖北金騰興實業有限公司70%股權所得,恒基達鑫還于2015年6月增資4200萬元。
根據恒基達鑫各年度報告披露的主要控股參股子公司經營情況,2017年~2019年,武漢恒基營業收入分別為1193.32萬元、1930.02萬元和2929.9萬元,分別實現凈利潤-1511.58萬元、-1604.41萬元以及-1165.76萬元。
若僅看數據,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武漢恒基都有逐漸好轉的趨勢。且2018年武漢恒基虧損時,恒基達鑫也解釋稱,武漢庫區尚屬投產初期,收入尚未實現規模效應,而營業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主要由折舊、無形資產攤銷構成,變動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安全生產費用、設備維修成本構成,具有成本剛性。
實際上,恒基達鑫還曾表示,主營業務發展遭遇天花板效應,市場競爭激烈,經營成本顯著上升,影響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業績未達承諾選擇延期
不過,武漢恒基目前的問題在于,過去三年本是原股東的業績承諾期,未達承諾的情況下,協議雙方決定延期三年承諾期,這也引起交易所關注。
收購時,武漢恒基原股權轉讓方承諾保證倉儲項目在正式運營后三年內的平均投資回報率不低于10%。根據資料,武漢恒基于2016年10月開始正式運營,即業績承諾的考核年度為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
然而,2017年~2019年,武漢恒基的年投資回報率分別為-24.91%、-34.95%和-36.37%,實際平均投資回報率為-32.08%,距其“不低于10%”的業績承諾相去甚遠。
根據此前約定,若未達業績承諾,股權轉讓方以現金方式按股權比例退還相應款項,應退還的款項=股權受讓方總投資(即股權轉讓款+后續投資款)×10%×3-倉儲項目正式運營后3年的平均凈利潤×3×70%,應退回的款項最多不超過900萬元。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可知,到2019年業績承諾期結束,原股權出讓方應當按頂格退回900萬元。
但根據最新公告,這一情況目前出現了變化。恒基達鑫稱,為保證武漢恒基管理團隊穩定,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及未來業績,業績承諾考核年度調整為2020年、2021年、2022年。
除了承諾期時間外,由于武漢恒基的少數股東在此前發生過變更,原股東許繼兵、黃騰分別于2019年6月及2020年1月將各自持有的4%和12%的股權轉讓給陳波,因此,后者將承繼原股東作出的業績承諾。
4月24日晚間,恒基達鑫的回復公告稱,延長業績承諾期限的程序是合規的,不存在損害中小股東權利的情形。
實際上,記者研究發現,作為原業績承諾人的黃騰,在承諾期內曾與恒基達鑫鬧得不可開交。
首先,武漢恒基曾向銀行申請8000萬元貸款,由于銀行只接受上市公司恒基達鑫提供最高額保證擔保,因此雙方協議少數股東就上述擔保行為提供反擔保,將其所持有的武漢恒基股權質押給恒基達鑫。不過,黃騰后來認為,履行合同的基礎發生重大變化,沒有協助辦理其所持有12%股權對應的質押登記手續,雙方因此鬧上法庭。
此外,據記者查詢到的關于上述糾紛的民事判決書記載,2016年6月18日,武漢恒基召開臨時股東會,臨時股東會決議載明關于免去黃騰副董事長、董事的議案,黃騰認為該決議侵犯其合法權益。根據工商資料記錄,直到2018年3月,黃騰才退出副董事長職務。
如此看來,此番業績承諾期剛到,黃騰便轉讓股權,恒基達鑫方面則采取了延長業績承諾期的方式,個中緣由耐人尋味。
黃騰具體在什么時間離開子公司管理層?子公司業績承諾未達標與上述糾紛是否有關?
4月26日早間,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恒基達鑫,但董秘辦相關人士表示,在定期報告(一季度報告)披露期間不便接受采訪。
另一方面,恒基達鑫因收購武漢恒基70%股權形成商譽1452.22萬元,截至目前尚未計提商譽減值準備。交易所問詢該事項后,恒基達鑫也提出,不計提依據合理。
封面圖片來源:圖據上市公司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